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篇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培根随笔》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经验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写的。这本书分为几十篇,如《论求知》《论美》0《论善》。它短小精悍,充满哲理,让我受益匪浅。这么多“理论”中,《论真理》给我印象最深。美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外貌美、精神美、风度美、自然美、人造美……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虽然人们口口声声说我们不仅要注重外表的美,还要注重心灵和灵魂的美,但大多数人看到别人的外表,往往会在自己心里给人一个定义。所以外貌美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再漂亮的外表,行为也不符合场合,做出的动作也让人瞠目结舌,会给人的第一印象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在一个庄严的婚礼仪式上,脱下鞋袜,把脚放在椅子上,人们的目光自然会流露出惊讶甚至轻蔑。外貌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行为美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可以训练自己,让自己的行为至少符合场景。优雅的行为美也是精神美的体现。灵魂美不美是评判一个人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如果头脑不美好,看到主动帮助自己的人不会虚心感谢,反而会不耐烦地骂对方多管闲事;头脑不美,就不知道别人的美;心若不美,人反映出来的美都是扭曲虚假的。到现在为止,我见过最漂亮的女人是我表妹。她集美貌、精神、风度和智慧于一身。今年暑假,我看到她穿着一件刚从香港买的黑色小礼服,优雅、善良、大方、小巧可爱。她黑色瀑布般的头发轻柔地披在背上和肩上。她笑起来,两个大酒窝甜甜地张开,大眼睛在眼镜下弯成了美丽的月牙形。我没有姐姐漂亮,还有很多缺点需要改进。看了《论美》,更加意识到自己缺点的严重性。那颗属于我的美丽宝石还是有点黯淡。我会一直想着《培根随笔》,让这颗宝石在我心里发光!培根随笔读书笔记2读过很多小说,培根随笔的每一篇小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培根随笔》这本书语言简洁,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浅。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能够前尝辄止,有些能够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句句都是经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在“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人能够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并且如果我们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品德高尚,也不至于会被人所嫉妒。还有很多“论”、“谈”、“说”,蕴含着丰富的这人生哲理。还有许多论点比如论美、论友谊、论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但是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也能够说是很矛盾。其实,人无完人,一句老话: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到达培根随笔中那些思想境界。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培根随笔集》是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大半生的思想精华,它们以一篇篇的随笔的形式存在着,被世人品味着,散发出浓浓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人。《培根随笔集》中的随笔,篇幅又长又短,内容各不相同,而句子也是经过斟酌后的最精简的句子,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篇篇的随笔,用培根的眼睛看到培根的那个年代,用培根的思想感受到培根对那个年代的感悟,使读者读起来更为有趣,不至使这本哲学书那么死板、枯燥,这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知识面之广,而且也展现了作者学问渊博,且对所读的书的内容都经过思考。而译者对原着的频度、回味、思考,是这本书得以更完整、原貌地呈现的在我们的面前。在其中第七篇《谈父母与子女》中,所写的内容确与现实相同,可见,从某些方面来看,无论事前还是现在,都是相同相通的。另外,在《谈养生之道》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影交替才用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过应倾向更宜人的一种,如时而节食时而饱食,但更多时是饱食;时而熬夜时而早眠,但更多时是早眠;时而静养时而运动,但更多时是饱食;诸如此类,无一而足;这样生理机能可得到呵护,同时亦可防止疾病。”由此可见,似乎以前和如今的养生之道都不甚相同。而由此又可以看出,这本书不仅有深奥指出,也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间,作者并非只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对生活有着很深了解、体会的活生生的人。培根随笔读书笔记4弗兰西斯·培根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思想家,他有句名言我们并不陌生:“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散文随笔共58篇,文章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比较集中地表现出他的“人生哲学”。在他其中的一篇随笔《谈美》中,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但是,这篇随笔举例的美德兼备者都是男性帝王,我觉得这是由于他的男权视角与贵族视角在支配着他的“笔头”吧!在谈《论厄运》中,他写道:“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