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榜样8吴惠芳事迹观后感心得10篇.docx
上传人:是你****平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榜样8吴惠芳事迹观后感心得10篇.docx

2023榜样8吴惠芳事迹观后感心得10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榜样8吴惠芳事迹观后感心得10篇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榜样8吴惠芳事迹观后感心得精选篇2吴惠芳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迎来了第二场“硬仗”: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治理。作为“永联小镇”的配套,吴惠芳带领村民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建起了宾馆、菜市场、卫生院、幼儿园等,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第三场“硬仗”是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这是最难的一仗。”吴惠芳说,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现代化。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吴惠芳说:“我们引导村民参与慈善互助活动,用爱心浇灌文明。慢慢地,永联人变得更文明了。”现在的永联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坐姿端庄挺立……尽管离开军营已经10多年了,但吴惠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他说:“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榜样8吴惠芳事迹观后感心得精选篇3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也是一名老兵,在战场上负过伤,转业后一直担任永联村党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他带领村民敢闯敢干,让永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新世纪,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永联村村办企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急需高素质管理人才。吴栋材将目标“锁定”儿子吴惠芳,他看中的正是吴惠芳的军旅经历和管理能力。2005年1月1日,吴栋材来到部队对儿子说:“我这次来其实是想让你跟我回家,我们父子一起干!惠芳,村里需要你!”深思熟虑之后,吴惠芳最终脱下军装,加入到永联的乡村振兴“战斗序列”,开始在“第二战场”发起“突击”。乡村建设千头万绪,难度超乎想象。永联由三村合并而来,如何规划乡村建设?乡亲们怎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扑面而来的矛盾和问题,让吴惠芳觉得真像走进了一个全新战场。部队多年的培养教育,磨练了吴惠芳钢铁般的意志。他沉下心来,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了头绪,找准了方向,打响了走上“第二战场”的三场“硬仗”。经过一系列周密的调查研究,吴惠芳牵头制定了永联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4大项主要目标和26个具体指标,提出建设“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素质美”的“四美”永联。“我要让永联人过上城里的现代化生活。”按照这幅“导航图”,吴惠芳指挥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永联城镇化。几年间,一座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全村3600多户人家高高兴兴住进“永联小镇”。榜样8吴惠芳事迹观后感心得精选篇4拥有25年军旅生涯的吴惠芳曾是一名优秀军人。1980年,他参加高考进入南京炮兵学院,从农民变成一名军人。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部队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曾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并先后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已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城市优越生活环境,不给部队增加负担,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投身新农村建设,从一名军官变成了村官。军校里,吴惠芳学的是军事指挥专业;部队里,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脱下军装,重回"农门","战场"变了,成了"三农"战线的一名"新兵"。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