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体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体会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体会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完善幼儿园评价,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近日,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贯彻落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具体举措,对引导各类幼儿园深入落实《3-6岁儿童研究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研究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树立正确质量观,确保正确办园方向,进一步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评估指南》坚持以儿童为本,立足于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充分尊重了幼儿发展规律,用四十八条考察要点构建了引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强化了过程评估和自我评估,突出了评估对幼儿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作用,对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扭转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非科学导向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正确理解和运用《评估指南》,发挥好评估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各类幼儿园持续提升保育教育实践,才能走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一、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办园之路“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是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评估指南》将“办园方向”作为首要的评估内容,引导幼儿园坚决把准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XX人奠基。一是站稳国家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评估指南》针对如何“立德”、怎样“树人”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引,提出“注重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贯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引导幼儿园将品德启蒙教育XX于保教活动的各领域和各环节,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养成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良好的集体生活氛围,培养幼儿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质,帮助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是站稳儿童立场,树立科学保教理念。《评估指南》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研究者”,引导幼儿园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把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牢牢放在心上。对于目前部分幼儿园未能真正从儿童立场出发的办园行为,如忽视幼儿具体发展需求,建构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过分追求设置功能室等问题,《评估指南》也作出了明确要求,提醒我们将关注点转移到教育本质和育人过程上,踏踏实实地走儿童为本的质量提升之路。三是站稳园本立场,基于儿童发展开展教育。《评估指南》将“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等作为考察要点,引导幼儿园将幼儿和园所的发展实际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立足本园、本地域资源,尊重本园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探索适宜的教育。这对进一步纠正当前部分幼儿园不加选择、不做思考盲目照搬国外或其他幼儿园的各种主题课程等问题,扎扎实实地走中国化和本幼儿园自己需要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具有指导意义。二、坚持走专业化的质量提升之路“如何培养人”是学前教育要回答的核心问题。《评估指南》基于全国保教实践现状,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强化幼儿园自评,围绕幼儿园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关键指标,提出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评估要点。仔细研究这些评估要点不难发现,无论对评估者还是被评估者而言,运用《评估指南》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深化和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过程。引领幼儿园走专业化质量提升之路是《评估指南》的.核心目标。一是引导教师发现和真正理解幼儿。理解和尊重幼儿是科学保育教育的根本前提,然而如何理解幼儿、怎样做才能真正尊重幼儿始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难点。《评估指南》紧紧抓住这一瓶颈问题,提出“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等评估要点。这些要点指引教师将观察和倾听作为每日保教的常态化工作,一对一地潜心倾听和记录每一个幼儿,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探究兴趣和研究方式,了解他们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倾向,为基层幼儿园教师学会观察了解每个幼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为教师提供了打开幼儿心灵世界的钥匙。显然,在实践中要真正落实《评估指南》的这些要求并非易事,这首先需要教师发自内心地相信幼儿,欣赏幼儿,真正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积极的、主动的研究者,将关注点从教师教什么、幼儿学没学会,转变为去发现幼儿在学什么,他们是怎样学的。这一视角的转变就奠定了新型师幼关系的基础,需要教师研究反思很多问题。如怎样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