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竺可桢名人故事竺可桢名人故事(精选6篇)一般来说,我们对名人的故事总是抱有好奇之心,那么他们都有哪些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竺可桢名人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竺可桢名人故事篇1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名人故事篇2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另名烈祖,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竺可桢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竺可桢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于1963年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晚年,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同时还着有《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竺可桢日记》等。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建国后竺可桢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竺可桢名人故事篇31890年的今天,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出生。他曾提出,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造就专家,更要培养拥有这4项素质的领导人才:①以天下为己任;②清醒理智、深思远虑,不肯盲从;③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④体格健全。一位有远见的大科学家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这令李玉海尤为感慨。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1952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这很有代表性。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王作跃说。另一个让王作跃印象深刻的是,竺可祯一直以来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并重:“在科技政策里,他一直强调基础科学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这在中国20世纪强调应用科学的强大压力下是难能可贵的,他一直清醒地认识到基础科学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这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日记里都很明显。”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从初中课本的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东西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个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