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读《大学》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大学》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了“止于至善”的目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每个人的身份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所止之善也就有所不同。做为子女,“止于至善”的目标,就是要孝敬父母。读完这段话,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大问号:难道现在的孩子真的忘记孝敬父母了吗?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理所应当孝敬他们,何况孝敬父母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哩!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孝敬父母的孩子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比如,二十四孝中的闵子骞就是这样的孩子。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称赞他是最孝顺的人。闵子骞的母亲在他年少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就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子骞的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他的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他却穿着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准备出门,让闵子骞给他牵车。天气寒冷,子骞穿得又少,不小心把车绳子掉在了地上。父亲把绳子拿了起来,不小心打到了子骞,衣服里的芦花就飞了出来。父亲知道了子骞受到虐待,一下子就勃然大怒。父亲气愤地回了家,要休掉子骞的继母。子骞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父亲,请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挨冻,休了母亲,我们三个就都会挨冻了。”他的父亲听后十分感动,就留下了继母。继母知道后,悔恨知错,从此对待子骞如亲人。古代的人都能这样孝敬父母,我们现在条件好了,更要孝敬父母。爸爸妈妈都说我长大了,我也觉得我长大了。我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在家能做到主动做家务。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主动去厨房端饭。端完后,叫爸爸妈妈吃饭,然后我在吃。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去洗碗,我和妈妈都想洗得多一点。有时候,我还帮妈妈洗衣服。读了《大学》后,使我很受教育,也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读《大学》的心得体会2《大学》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就像老前辈一样,讲述着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在《大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内心纯正,如果心中有怨恨,有恐惧,有喜好玩乐,有忧患,都不能使内心纯正。读到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烧烤。在烧烤前,叔叔把我们几个小孩叫到客厅上,我们一时莫名其妙,但还是来到了客厅。我们坐下后,叔叔就开始说了:“你们现在可要好好学习啊!不然长大会后悔的。”这时,叔叔停了停,望着天花板,勾起了回忆:“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生意也要和别人合伙。几年后便合不来了。然后,我们便拆伙了。记得刚开始时,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既要入货,家里又遇上装修,差点连出工资的钱也没了。幸好坚持下来了,要不然现在我可要流落街头罗!”叔叔说完后,我百感交集,我想:如果换作是我的话,可能一天也熬不过来,更别说是熬到今时今日。这时,我仿佛瞬间体会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每一次失败中,我们都给予自己一个微笑,给予自己继续前进的自信心,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样我们便会走向成功。当我们内心去掉一切的浮躁,去掉一切的喧闹,我们就会心如止水。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从烦恼中走出来,但觉得烦恼总是会来,所以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这时我们只是心里太过执着而已,只要我们放开自己,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生才会活得更有价值。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虽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无忧无虑的歌声成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生活其实是一首歌,同样有旋律的升腾跌宕。当旋律高昂时,人固然乐不可支;当乐曲进入低潮时,我们也不要悲伤。笑着面对,才是真正的乐观,才能让自己的乐章演奏得动人心弦。读《大学》的心得体会3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