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政治.doc
上传人:Ke****6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政治.doc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政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思想政治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5月份,规模以上(年主营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分经济类型看,如图。回答下列小题。2023年5月各经济类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对图示理解正确的是()①非国有控股企业已是经济发展的支柱②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作了主体贡献③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④不同经济类型均保持一定程度增长态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据此,有人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发展形势严峻,根据市场趋势,很有可能被非公有制经济超越。这一观点()①看到了严峻形势,忽略了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②以增长率高低否定不同经济类型作用不可取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有偏差④“市场趋势”属于主观臆测,不符合发展实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3年上半年,马斯克、比尔·盖茨等上百名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领袖来到中国,全面深入地考察中国的发展环境,寻找新的投资合作机遇。回答下列小题。3.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考察市场、增资扩产、新设厂房、设立研发中心,用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出“信任票”。这表明()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资具有强大吸引力②外商投资能有效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容纳多元的非公有制经济④外商投资经济是稳定经济改善民生的主要力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这些外商投资涉及农业、矿业、金融、物流、科技、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要加强与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合作,需要()①完善市场体制,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②确保外资在所涉行业都能顺畅达成市场准入③健全制度环境,促进外资经济高质量发展④适应经济发展态势,对外商进行必要的整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是我国2022年6月~2023年6月“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小题。综合PMI产出指数(经季节调整)注: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5.“PMI=50%”是经济发展“荣枯线”。分析一年PMI变化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竞争优势不明显③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延续扩张态势④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假如“只要综合PMI产出指数处于50%以上,经济发展向好态势就不变”为真,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综合PMI产出指数处于50%以下,经济发展态势不好B综合PMI产出指数处于50%以上,经济发展不一定向好C.经济发展态势向好,综合PMI产出指数一定在50%以上D.经济发展态势不好,综合PMI产出指数一定在50%以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回答下列小题。7.今年以来,广东韶关借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政策东风,发挥食用菌、香芋、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联农带农,推出“韶州家宴”食用菌预制菜品牌,受到市场热捧,小菌菇激发出乡村振兴大“蘑”力。材料说明()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敏锐抓住“农村特色”②产业融合和创业就业需要借助更多的政策红利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市场的“粘合剂”④惠农政策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是全国各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通项公式”。这一“通项公式”()A.准确揭示了农村产业振兴与全面乡村振兴的关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