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作方案【精华】工作方案三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作方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工作方案篇1为贯彻落实全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确保校园安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消防安全工作方案,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方案。一、火警通报顺序:发现火警以后,要立即打电话直接向学校领导报告,由学校领导视情况呼叫消防中队和组织学校“消防小组”举行灭火。二、全体人员注意事项:1、当学校某处发生火灾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告并迅速疏散学生,并依据任务分工和总指挥的命令担负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2、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各有关人员各施其职,各负其责;3、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4、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三、各组成员日常注意事项:1、灭火组:(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了解电及煤气管道铺设的线路;(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4)清除学校所有消防设施的放置地点;(5)了解消防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操作方法;(6)了解火的走势;(7)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2、警戒组:(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当某处发生火灾时,应迅速确定安全逃生的路线,以便疏导他人逃生;(3)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3、救护组:(1)应接受紧急救护的工作;(2)应配备急救箱;(3)应了解一般药物的使用;(4)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4、疏散组:(1)了解学校报警设施和广播所在地;(2)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3)清楚学校所有消防设施的放置地点;(4)了解消防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操作方法;(5)了解火的走势;(6)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四、火灾原因调查:1、火灾原因调查组:火灾原因调查组由学校安全领导组有关人员组成,其任务是:对发生每一起火灾,特别是重、特大火灾,都要及时查明原因,或协助公安监督机关查明原因,坚持“三不放过”(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2、调查火灾原因的方法和步骤:(1)保护现场;(2)认真调查访问;(3)仔细检查现场;(4)进行技术鉴定;(5)分析认定原因,认定火灾原因,包括起火时间,起火部位和起火点、起火物和起火源,火灾性质和责任。要求:认定有据,否定有理,正面能认定,反面推不倒。(6)写出调查报告,即经过综合分析认定,要把确定的火灾原因,火灾责任和应吸取的教训,写成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并存档。工作方案篇2为全面实施xx版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着力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情况概述xx届师范毕业生共2900人,其中今年两批共600人参加顶岗支教;本学期参加“国培计划”实习生358人;1940余人参加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二、实习模式本届师范生毕业实习由四种模式组成。1.顶岗支教:今年已开展的两批(第六、七批)顶岗支教。2.“国培计划”支教实习:按1:2的师(中小学教师)生(师范生)比例选派学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实习。3.集中实习:由学校统一联系、落实实习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4.分散实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三、实习时间xx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师范生教育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实习时间共19周(一学期)。其中:1.顶岗支教学生于8月底回校报到,各县区教育局派送上岗。支教时间与受援学校教学时间同步。2.“国培计划”实习名额已发至有关学院,按省教育厅统一要求派送。3.9月1日至9月30日为参加集中和分散实习生在校准备阶段。各学院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进行备课、撰写教案、试讲,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实习。10月8日至12月23日为在实习学校实习阶段。12月24日返校总结。xx年元月3日前,实习生向所在学院提交实习材料。上学期参加顶岗支教学生在校自行安排学习。9月7日前,各学院将参加集中实习人数报至实践教学中心(北楼416),以便落实集中实习学校。四、人数分配根据学校实际和现有实习基地规模,学校拟安排1000名左右师范生进行集中实习。原则上让综合素质高、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参加分散实习,分散实习人数控制在教育实习生总数的1/3以内。五、加强指导各学院要选派熟悉基础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切实担负起指导职责。实习前要指导学生备课、撰写教案、上课、说课、评课、开展班级活动、进行教育调研;实习期间要跟班听课,指导学生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对分散实习生可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