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论文(新版多篇)[引言]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论文(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摘要】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团体心理咨询;人际交往训练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的困惑与障碍,常常干扰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严重的还会造成焦虑、恐惧、紧张,甚至记忆力下降、失眠等不适现象[1]。调查表明,由人际关系不良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许多研究证实,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3-6]。本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绥化某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通过招募,学生自愿参加,并对招募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量表测量,得分作为前测结果。对测量中得分超过平均分的研究对象经过面谈后筛选,随机选取15名被试作为实验组,其中文科9名,理科6名;男生5名,女生10名。选取15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4名,女生11名,对照组学生未参加团体心理训练。所有被试总体特征为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心理障碍,有提高自身交往能力的愿望,愿意将课程坚持下来,并与实验组成员签订了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协议。1.2研究工具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汪向东等,1999)中的4个量表进行评估。①Cheek1983年修订的羞怯量表,共13个条目,5级评定记分,“非常不符”记1分,“非常相符”记5分,分数越高,说明羞怯程度越高。量表的Cronbachα=0.90,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10]。②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由Watson及Friend编制,量表含28个题目,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本研究把计分方法改为5级评定记分,“非常不符”记1分,“非常相符”记5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交回避与苦恼程度越高。采用5级计分时,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10]。③McCroskev1982修订的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含24个题目,4个分量表。采用5级评定,“非常同意”记5分,“非常不同意”记1分,分数越高,说明交流恐惧越严重。本量表总分的α系数超过0.90,分量表的α系数超过0.75,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④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1973年编制的。此表90包括个项目,共9个因子,用以评定心理健康状况[10]。2.3统计处理所有统计数据用SPSS11.5forwindows软件处理。2结果与分析2.1训练前、后SCL-90得分结果比较与分析见表1。由表1,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差异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训练后比训练前虽然有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程度(P>0.05)。由表2,对照组SCL-90前后测得分,后测得分虽然比前略测低,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2.2训练前、后社交回避及苦恼、交流恐惧量表及羞怯量表得分结果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实验组经过8周的人际交往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交流恐惧、羞怯两个量表得分极显著低于训练前,说明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克服社交回避、交流恐惧、羞怯效果显著;对照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3个量表前后测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表4可见,实验组、对照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