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新版多篇【概述】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题答案篇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DAADDBCBCD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DDAACDADABC二、连线搭配(每个一分,共10分)26、儒家无为而治27.问鼎中原春秋首霸法家兼爱非攻卧薪尝胆晋楚争霸道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王攘夷春秋战国墨家用“刑罚”统治百家争鸣孔子兵家以礼治国因材施教吴越争霸三、材料阅读28、(1)群居生活。(2分)(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4分)(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顶洞人。(4分)29、(1)大禹(2分)(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2分)(3)三过家门而不入。(2分)(4)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涂山接受其它部落的朝贡,划九州,筑九鼎。(2分)30、(1)齐国。(2分)(2)任用管仲为相。(2分)发展经济,改革内政。(2分)提出“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2分)(3)葵丘会盟。(2分)31、(1)商鞅。(1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张变法)。(1分)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1分)(2)秦孝公;(1分)措施: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5分)(3)影响: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3分)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试题篇二1、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3、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5、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中国人善于想象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6、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A.炎帝B.黄帝C.舜D.禹7、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A.21世纪70年代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8、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A.黄帝时B.夏朝时C.商末周初D.春秋战国9、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0、《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A.尧舜时禅让制B.夏朝的。世袭制C.西周的分封制D.商朝的盘庚迁都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B.保卫镐京C.发展社会经济D.巩固统治12、《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13、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燕B.韩、赵、魏C.赵、魏、秦D.燕、韩、赵14、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多生产粮食布帛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1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17、今天汉字的渊源是()。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19、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社会的急剧变革D.士人的解放20、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