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多篇】.docx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多篇】导语:《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简介作者作品。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学生齐读课文。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思考讨论: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疏通文意。2、积累重点实词。3、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其性格特征。4、探究内容,总结学法。过程与方法:1、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2、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法指导与适当点拨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治学要刻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实词的积累。难点: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学习目标:1、熟读,疏通文意。2、积累重点实词。3、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其性格特征。4、探究内容,总结学法。一、导入:谈话导入: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二、新课:1、板书课题:孙权劝学2、介绍作者,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2)自主学习,积累重点词语。(方法:查看法)4、再读课文,合作学习。合作翻译,疏通文意。(方法:加字法,推断法。形式:两两合作,全班展示。)5、熟读课文,深入探究。(1)孙权怎样劝学的?(2)当吕蒙推辞了,孙权又怎样办呢?表达了怎样的心态?(3)没有达到劝学的目的,接下来,孙权怎么办呢?(4)从上面的劝说可以看出孙权劝学的什么特点?(5)吕蒙学习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看鲁肃有什么反应?进一步挖掘,深入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本文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但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因而读者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