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为提高广大学生体质,创社文明、健康、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积极投身到积极、健康的户外运动中去,做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好学生。二、活动时间:元旦前(具体时间另定)三:活动地点:本校操场四、参加对象:每班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项目,每人最高限报两项。五、活动内容:踢毽子、跳短绳、20米托球跑迎面接力赛、30米背后双手持球跑迎面接力赛、轮流过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六、活动方法:1、踢毽子(一至三年级学生)每班选8男8女参加比赛,每人轮流踢一分钟,以总数多少决定胜负。2、20米托球跑迎面接力(一至三年级学生、两男两女四位家长、班主任)每班选10男10女参加比赛,学生手持羽毛球拍,上面托住乒乓球迎面接力跑,球从哪里掉下就从哪里捡起继续比赛,以先完成比赛的班级获胜。3、30米背后双手持球跑迎面接力(一至三年级学生、两男两女四位家长、班主任)每班选10男10女参加比赛,学生双手持篮球或排球于背后迎面跑接力,球从哪里掉下就从哪里捡起继续比赛,以先完成比赛的班级获胜。4、跳短绳(四至六年级学生)每班选8男8女参加比赛,每人轮流跳一分钟,以总数多少决定胜负。5、轮流过跳绳比赛(四至六年级学生、两男两女四位家长、班主任)各班依次排成一路纵队,(其中2人负责摇绳,中间可换两人摇),其他同学依次跳过长绳,不段轮换,在8分钟时间内以过绳人数多为胜。6、拔河赛(四至六年级学生、两男两女四位家长、班主任)每班选10男10女参加比赛,以把对方拉过规定控制线为胜。七、评奖及注意事项:1、设团体奖项。各班在自己年级之间比赛,评选出各项年级一二等奖,(其中一年级一等奖两个班,二等奖三个班)2、请各班精心选拔队员参赛,提早选好家长成员(家长可以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也可以不同项目由不同家长来参加。考虑到我们的活动的时间是工作日,部分家长没有空,所以涉及到的家长比较少,各班可根据本班家长实际情况确定),抓紧时间训练,熟练掌握比赛规则及参赛要求。3、各班做好安全、纪律、环保教育,活动期间不得乱跑,观看有秩序,加油方式文明合理。八、裁判员:临时通知调配九、组建家长摄影团:每个班级选派一位家长,组成本次活动的家长摄影团,要求能拍摄下本班最精彩的镜头。照片全部上传到学校班级博客中,班主任再选择最好的5张上传到FTP、少先队文件夹中,以班级名命名。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2一、活动目的为丰富全校师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倡“天天健身一小时,健康生活一生”,全面推动我校健身运动的'深入展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凝聚力,构建“***校园”,我校将举行趣味运动会,现制定活动方案以下。二、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年级班主任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时间:4月18日下午3::30—17:002、地点:校操场四、活动内容及方法:活动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一)个人项目1、3年级:跳绳1分钟单跳比谁跳的次数多,每班5人参赛。2、4、5、6年级:跳长绳比快(一次机会)每班3人参赛。(二)集体项目:1.三分钟计时投篮(4-6年级参加)篮球3个,参与学生10人规则:罚球线10人依序轮换投篮,三分钟内投中多者获胜。2.大丰收接力赛(3-6年级)道具:实心球参赛职员:20。规则:第一位队员将球运送至指定圈内,第二名队员将球收回。顺次进行接力。先完成的获胜。3.摸石头过河接力赛(3-6年级)道具:小塑胶垫12参赛职员:15规则:(1)每个参赛队员三块“石头”,双脚分别踩在两块“石头”上,用手来移动另外一块“石头”,通过“石头”交替前移过河(沿跑道前行20米)。(2)人过河对岸,必须把“石头”也同时拿过对岸,如河中还剩下“石头”,则判犯规。(3)第二名队员接过三块“石头”,重复前进程,如此往复,先完成获胜。(4)发现运动员用脚触及地面,则判犯规。4.集体跳长绳规则通上次跳长绳比赛一样5.螃蟹接力(背夹球):篮球4比赛人数:每队20人,比赛赛距:20米间隔比赛赛制:一场决胜败,按每队用时前后按计时取名次比赛规则:1)两端各站10人,每端分成5组,每组2人,背夹一篮球,步调一致向前走;2)向前走时,双手必须在前方,不能碰到球,否则一次罚2秒;3)进行接力时,接力方必须在线内完成接力活动;比赛纪律:比赛中应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判罚为终究判决。运动会个人项目:1、3-4年级:跳绳1分钟单跳比谁跳的次数多,每班5人参赛。2、4、5、6年级:跳长绳比快(一次机会)每班3人参赛。比赛项目一定,比赛人数可以视班级人数作调剂,同年级班主任自行商量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3一、活动名称:趣味运动会二、活动主题:齐心协力,展现自我三、活动目的:为了增强师生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教师团体与学生团体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并磨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