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物理降温.ppt
上传人:康平****ng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推荐】物理降温.ppt

【推荐】物理降温.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理降温(physicalcooling)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一、亚低温治疗2.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3.方法:使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中心温度为32—35℃)。先将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mg+0.9%氯化钠注射液40ml)用微量泵静脉泵入,根据病情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调整用量,使患者安静无寒战,结合物理降温,可根据具体条件使用半导体或循环水制冷式降温仪,降温效果差者可加用冰袋或酒精擦浴,也可使用血管内降温机。4.临床意义1)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2)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3)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4)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5.适应症6.亚低温治疗的原则二、护理2.神经系统观察3.呼吸监测4.循环监测5.体温护理(监测)6.呼吸道管理7.体位护理8.基础护理9.复温护理三、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2.免疫抑制及增加感染风险低温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抑制白细胞的迁移和吞噬作用,从而抑制炎性应答反应,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由于低温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糖,可能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应严密监测警惕感染的发生,尤其应关注手术切口、外伤创面、导管穿刺部位及压疮的护理。3.电解质异常在低温诱导和维持期,可发生多种电解质水平低下,导致低镁血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和低钙血症等。4.干扰凝血功能低温通过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抑制凝血通路的酶类及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活性,最终产生抗凝效应,导致凝血酶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对于具有低温治疗指征,但同时有活动性出血或有极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采用较浅的低温水平,并注意严密监测。5.诱发高血糖低温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故接受低温治疗的患者发生高血糖的风险增加。由于昏迷患者发生低血糖不易被发现,除应严密监测外,不宜将血糖控制过低,维持在8~10mmol/L之间较为稳妥。6.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轻度低温导致心动过缓和体循环阻力增加;体温低于30℃时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但在33℃以上时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极低。7.影响药物的清除及效能多数情况下,低温对药物的影响是减少其清除,使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应用镇静和镇痛药物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和评估,及时调整药物剂量。1.亚低温治疗开始时先给冬眠药物再行物理降温,停止亚低温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合剂。2.复温应缓慢进行,多采用自然复温至正常,一般在12小时恢复正常,防止复温休克和颅内压骤升。3.多器官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严重心肺疾病,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亚低温治疗,儿童老年患者慎用。4.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包括冻伤及压疮,水电解质紊乱,凝血障碍,复温休克,心律失常及各种感染等。5.当患者达到治疗温度,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维持24小时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若病情需要可延长低温时间,通常一个疗程为3–7天。讨论: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的方及注意事项?全身冷疗法1.温水擦浴取32℃一34℃温水,暴露擦拭部位,以浸湿的纱布垫包裹手掌,自颈部外侧沿上肢外侧擦至手背,自腋窝沿上肢内侧擦至手掌,自颈下肩部擦拭全背部至臀部,然后穿好上衣,脱去裤子,自髋部沿下肢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沿下肢内侧擦至内踝,最后从臀下沟沿下肢后侧擦至足跟,边擦边按摩。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部位,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比较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擦拭过程中注意为患暂保暖,30min后测体温。3.静脉降温法对个别顽固性高热,可给予静脉输注低温液体,有效率l00%。可将0.9%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置入冰箱降温至0℃一10℃时取出,用保温套包裹。50岁以上及小儿患者输入5℃一10℃500ml液体40滴min,其余年龄输0℃一4℃1000ml液体60滴/min,输注时需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测体温1次/10min,若收缩压低于100mmHg或者体温降至37.5℃以时应停止冰水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