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2.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传统节日2.docx

中国传统节日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传统节日2第一篇:中国传统节日2一、春节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根据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上。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因为它大多贴在窗户上,所以也被称为“窗花”。一些人家还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还有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做成各种图案的,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4、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我国有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并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5、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通宵守夜。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6、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也称“爆仗”、“炮仗”、“鞭炮”。它起源很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比如婚嫁、盖新房、商铺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表示庆贺,图个吉利。7、拜年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但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有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通过投送各种文帖表示祝贺,后来发展为“贺年卡”。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健康,然后长辈就给晚辈发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就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不好的东西),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平平安安度过这一年。二、清明1、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的桠枝为架子,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慢慢变成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对身体好,还可以培养勇敢的精神,特别受小孩子欢迎。2、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是用来训练武士的。3、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4、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动员全国人民都积极参与绿化活动。5、放风筝人们不仅白天放,晚上也放。晚上在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然后就剪断风筝线,让清风把它们送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三、端午1、赛龙舟: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促的鼓声中,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争相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还被人民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鉴湖女侠)。贵州苗族举行“龙船节”,来庆祝插秧胜利,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每年都要举行“屈原杯”龙舟赛。2、端午食粽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子包黍米卷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用草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