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永和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永和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doc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永和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永和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永和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摘要:永和地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折带,上古生界地层发育完整,生储盖条件优越,构造平缓,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河流-三角洲沉积相,储层发育。气藏类型为低渗、特低渗砂岩岩性气藏;与苏里格大气田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埋藏在1500-2500m,探井试气效果较好,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折带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关键词:永和地区地层沉积相低渗砂岩气藏一、基本情况永和地区位于山西省永和县境内,黄河以东,吕梁山以西,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折带。黄土山地地貌,地势总体趋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海拔在900-1200m,经长期侵蚀切割形成塬、梁、峁、坡、沟的复杂地形。目前该区钻探井30多口,永和XX井山西组试气获天然气无阻流量一百万方以上,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良好前景。二、地层特征本溪组:底部为一套铝土岩沉积,顶部以太原组底部的“晋祠砂岩”为界,厚约0~60m。下部本2段是一套铁铝岩,属奥陶系风化壳上坡积或残积的黄铁矿或灰白色铝土质泥岩,厚约4~15m;上部本l段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灰岩及煤线,厚约10~20m。太原组:是指庙沟灰岩至北岔沟砂岩底面之间的所有岩性组合,包括庙沟、毛儿沟、钭道灰岩段及东大窑段地层。分为2段,岩性主要为海陆交互沉积的潮坪相泥岩、炭质泥岩、灰岩、煤层及发育程度不等的砂岩互层。山西组:顶界为下石盒子组底砂岩,底部为“北岔沟砂岩”。上部砂岩较发育,下部以煤层发育为特征,地层厚80~120m,向西变薄。分为2段:山2段厚40~60m,为含煤沉积,由深灰色、灰色中粗砂岩夹深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泥岩中多含有黄铁矿及菱铁矿颗粒。山1段厚40~60m,为分流河道砂泥岩沉积,夹数层薄煤。砂岩主要为细一中粒、粗粒岩屑砂岩及岩屑质石英砂岩,泥岩中常含有不规则砂质条带及保存较为完整的植物化石。下石盒子组:为内陆河流-湖泊沉积。底部以一套黄绿色厚层状含砾中、粗砂岩与山西组分界,往上为灰绿、黄绿色铝土质泥岩与同色长石质砂岩互层。分4段,即盒4-盒8段。上石盒子组:属湖泊-河流沉积,以黄绿、紫灰、兰灰砂质泥岩、泥岩和灰紫、黄绿色长石质砂岩互层,局部含锰质结核,顶部夹有薄层硅质泥岩或硅质层,夹薄层状或透镜状砾岩,底部以浅灰绿、黄绿色含砾石粗砂岩与下石盒子为界,厚310-490m。分4段,即盒1-盒4段。三、构造特征永和地区,主要位于伊陕斜坡东侧,总体为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构造,构造线近南北走向。永和以西构造相对平缓、平均坡降6~8m/km,地层倾角小,倾角不足1°,局部发育低幅度背斜和向斜;永和以东构造梯度急剧增加,平均坡降达30~40m/km,倾角为1.5~4.5°。四、沉积相及储层特征1.沉积相特征永和地区处于盆地东缘,远离北部物源区,上古生界的沉积,正处于向内陆湖盆演化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古构造背景、古气侯环境、古地质特征及物源条件决定了总体沉积格局。晚石炭世本溪期,为广阔的浅海陆棚环境。平面上发育障壁岛,局部形成碳酸盐岩潮坪、碳酸盐岩潮道,北部受障壁作用而发育泻湖沉积。早二叠世太原期,局部发育规模不大的障壁岛外,大部分为广阔的潮坪环境。由于潮汐作用,太原期的沉积以浅水陆棚环境的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煤层沉积为主,沉积速率低,补偿慢,沉积厚度较小,潮汐层理发育。晚二迭世千5期,伴随区域构造活动继续加强,北部物源区继续抬升,季节性水系异常活跃,沉积物供给充分,丰富的陆源碎屑导致相对湖平面的迅速下降。并使冲积-三角洲沉积体系快速向南推进,并在本区形成辫状河沉积。2.砂岩展布特征储层的研究认为,气层受物性的控制,物性受岩性控制及成岩作用控制。原生孔隙较好的中、粗砂砾岩发育的储层是气藏的最佳储层。寻找原生孔隙发育带就要抓住渗透砂岩的分布,同时渗透砂岩的发育带也指示着河道带最活跃的部分。山2段以潮道砂岩为主,晚期则为水下分流河道与决口扇砂体,单砂体厚度2-8m,单砂带宽度一般4-6km,并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延伸展布。山1段主要以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河口坝砂体不发育;砂岩厚度一般5-27m,最薄1.6-2m;单砂带2-8km,由北向南延伸。盒8段为三角州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砂体厚度一般5-15m,最厚达29.5m,支流分布连续,宽度2-10km,由北向南延伸稳定。石千峰底部千5段,辫状河砂体大面积分布,砂体的展布总体呈北东-南北向,具有中部厚两侧薄的特点,砂体厚度一般5.6-32.2m,最厚39.8m,砂带一般宽4-8km,且由北向南延伸距离较长。3.物性特征物性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