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doc

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沈阳——大连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2.C3.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B5.D6.C7.(1)(5分)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为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高祖)命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素”1分,“为所”被动句式1分,“以”1分,“领”1分,句意1分。)(2)(5分)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罗艺的随从斩杀了他,把他的首级送到了国都。(朝廷)在集市悬首示众,恢复了他本来的姓氏——罗氏。(“过”1分,省略句1分,“枭”1分,“复”1分,句意1分。)8.(5分)上阕寓情于景。(1分)诗人远眺秋水长空,芙蓉于暮霭中朦胧凄迷,近观丹枫尽老,景物中蕴含一派愁苦的心绪。(2分)残月平沙,西风断雁,动静结合,描摹了寒风萧飒败落之境,寄予无限伤感愁情。(2分)9.(6分)①在赋诗饮酒中消磨时光、虚度年华,词人表达了对蹉跎岁月的感慨。(2分)②词人回忆以前与友人相处的情景,不知何时再相逢,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2分)③最后以梅花相赠,表达出词人不慕荣华、不畏冰霜的高洁品格。(2分)10.(6分)(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EC(E3分,C2分,B1分)(2)(6分)①通过开篇时间、地点、人物的简介,交待了小说的环境与背景。②从老妇人与德国战俘的矛盾着眼,为下文大家对待战俘的态度以及费多尔对待汉斯的态度提供依据。③从巴甫洛夫娜安慰老妇人的情节入手,为刻画巴甫洛夫娜慈爱、善良、宽容的性格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3)(6分)①写汉斯意在从侧面间接表现巴甫洛夫娜的慈爱、善良,使俄罗斯妈妈的形象更加丰满。②汉斯的所为是对巴甫洛夫娜善举的回应,正是人性中的善感动了汉斯,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③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巴甫洛夫娜对汉斯的关爱提供依据,也为后文对他的想念等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4)(8分)观点一:“小凳子”线索起的作用大。①“小凳子”几乎贯穿小说的全部情节,如守卫欲没收小凳子,战俘们帮助藏小凳子,汉斯送小凳子,俄罗斯妈妈用小凳子,使情节浑然一体。②形式方面,“小凳子”不仅起到结构情节的作用,还能发挥以物寓情的作用,寄托汉斯及战俘与俄罗斯妈妈之间的深厚情谊。观点二:“送吃的”线索起的作用大。①“送吃的”是小说中的主线索,“小凳子”所贯穿的情节是由“送吃的”这条主线派生出来,是对俄罗斯妈妈善举的回应。②形式方面,“送吃的”是直接描写,直接表现俄罗斯妈妈的善良与慈爱的人性美。观点三:两条线索起的作用都大。①两条线索相呼应,既表现俄罗斯妈妈的善良和慈爱,又表现汉斯的感激与回报,两条线索贯穿的情节共同表达了化仇恨为大爱的主题。②形式方面,“送吃的”贯穿的情节直接表现主人公俄罗斯妈妈,“小凳子”贯穿的情节则从侧面间接表现她的美德。(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5分)EB(E3分,B2分,D1分)(2)(6分)其贡献体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两个方面。(2分)见解:①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②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③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作为:①创办军工、运输、通讯等实业。②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2分)(3)(6分)①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最后战败。②李鸿章两害相权取其轻,却使其由功臣成为举国之“公敌”。③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每点2分)(4)(8分)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故“敬李鸿章之才”。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我们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少有人共鸣,故“惜李鸿章之识”。③每当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均要他承担“人情所最难堪”之事。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故“悲李鸿章之遇”。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①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所以“才不真”。②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所以“识不透”。③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一重要的原因,所以“遇不值得悲”。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①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故可认不可敬。②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