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之实验与仪器使用.pdf
上传人:飞舟****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实验与仪器使用.pdf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实验与仪器使用.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物理知识点之实验与仪器使用考试要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学会实验技能,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实验的内容,也是高考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考查的实验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4.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5.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6.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7.练习使用多用表测电阻8.测定玻璃的折射率9.用游标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同时练习使用游标卡尺)等具体实验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仪器:磁铁、小铁块;细线、钩码(学生用)教师操作:磁铁吸引铁块。学生操作: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实验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测量力的仪器实验仪器:弹簧秤(2只)弹簧秤:(1)构造和原理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F拉=F弹=kx,故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构造如图。(2)保养①测力计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还要估读一位。⑥一次测量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弹性疲乏,损坏弹簧秤。教师操作:两只弹簧秤钩在一起拉伸,可检验弹簧秤是否已损坏。3、力的图示实验仪器:刻度尺、圆规4、重力的产生及方向实验仪器:小球、重锤、斜面教师操作: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教师操作: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实验结论: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力的作用,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的作用。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挂起静止时,线的方向。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斜面是否垂直。实验结论: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而不是垂直物体表面向下。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仪器:弹簧秤、钩码(100g×3只)教师操作:将质量为100g的3只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做出相应计算。质量m(kg)重力G(N)重力与质量的比g(N/kg)0.10.20.3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始终是9.8N/kg。6、悬挂法测重心实验仪器:三角板、悬线、不规则形状薄板(人字形梯子、绳子)教师操作:在A点用线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在B点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两次重锤线的交点即是重心。(若条件许可,可用梯子、绳子测出人的重心位置。)7、重心位置会发生改变实验仪器:100元面值人民币学生游戏:人民币放于墙附近,学生5~6人,脚跟、屁股不离墙,腿不打弯,谁够到100元就归谁。游戏结论:没有人能够完成这个动作——重心前移,屁股顶在墙上不能后撤,人会向前倒。8、显示微小形变实验仪器:平面镜及支架(2组)、半导体激光光源;装满红色水带细管的玻璃瓶(椭圆柱体型)教师操作:先沿短轴方向捏压玻璃瓶,细管中水面上升,后沿玻璃瓶长轴方向捏压,细管中水面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下降了。实验结论:说明玻璃瓶容积改变,发生了形变。教师操作:激光通过二平面镜的反射,射在白墙上,在桌面加力。实验结论:反射光向下移动,说明两平面镜向中间倾斜,桌面发生形变。9、胡克定律——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学生实验)实验仪器:弹簧(不同的多根)、直尺、钩码(一盒)、细绳、定滑轮实验目的: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并学习所用的科学方法。实验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这样弹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外力而得出(可以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弹簧的伸长可用直尺测出。多测几组数据,用列表或作图的方法探索出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学生操作:(1)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2)将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细绳连接,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下面挂上钩码,待弹簧平衡后,记录下弹簧的长度及钩码的重量。改变钩码的质量,再读出几组数据。1234567弹簧原长l0(cm)钩码重量F(N)弹簧现长l(cm)弹簧伸长量x(cm)(3)根据测量数据画出F-x图像。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