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An****9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docx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1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思想内涵,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在今年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两点:1、正确看待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读到描写日本侵略者遭到惨败的一系列词语,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等文字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总算解气了,嘿嘿!但后来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这些文字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与事件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出入。我曾经听大人们讲过与日本兵相处的一些真实的细节。他们并不像某些文学作品描写得那样十恶不赦,他们也有人性,现实中的日本兵比较具有真实性。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上课过程中让孩子们注重比较描写敌我双方的不同文字,并在学习中提出自己个人的看法。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到了这一点,同时还讲到了电影电视中的正面和反面角色,交流达到了一定的效果。2、新形势下爱国情感的新内容。前几年中日双方举行的“学生夏令营”活动依然清晰地记在我的脑海,作为东道主国家的一个公民,心中所产生的羞耻感始终萦绕心头。如果说,以前日本侵略者用炮火轰开了祖国的大门,然后英勇的战士们用勇气和智慧打败了他们。那么和平年代的中日两国的较量体现在哪儿呢?我觉得体现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单看这一点,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日本人民在努力培养下一代坚强意志的时候,中国却培养了很多的“小皇帝”,夏令营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幕就是很好的证明。上课过程中,每次讲到这一点,同学们表现出的麻木让我无可奈何。不知再过几十年,形式会变得如何?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是让人担忧呀!《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2《卢沟桥烽火》一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本文条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因此,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事变”中的三个场面展开:第一个场面: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平县城。第二个场面:第二天,同仇敌忾的中国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平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第三个场面: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课文中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关键是要抓住双方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出战斗的氛围来。这里,作者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则写出了日军的可耻下场。虽然笔墨不多,但形象可感,仿佛一切历历在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3《卢沟桥烽火》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不屈精神。在读课文2、3自然段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写到“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从哪里看出来?以下是教学片段:师:请你们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生找。生:不就是一个日本士兵丢了嘛!军队里那么多士兵,也不在乎这一个,难道非要找到他不可?生:你去问路,应该要客气些。那日本军官找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客气些啊,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哪像找人。(学生读相关句子)生:他们是来找人的',那为什么白天不找,而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时候去找呢?深更半夜看得见人吗?生:他们“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偷偷摸摸干什么呢?一看就没有好事。师:请你把这些能表现日本侵略者故意挑起事端的词语突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你讲到的句子。(学生读)。生:(读句子)找人需要“全副武装”吗?生:(读句子)找人就找人,干吗说成“搜查”呀?生:找人就一定要过卢沟桥去找吗?他们想干什么一看就知道了。师:由此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变得灵动的时候,体验变的真切的时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