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下人教版历史重点知识点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人教版历史重点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人教版历史重点知识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党项族(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评价: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易混辨析“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七年级下人教版历史重点知识2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四、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