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精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三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二、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三、情感目标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教学重点】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教师引导:本质是爱。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等。2、本文节选自《爱的艺术》一书。《爱的艺术》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各种形式的爱—母爱、兄弟之间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备、尊重和了解。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等等。本文标题中的“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前面的“父母与孩子”则限定了所写内容的范围。文章主要论述了父母之爱的条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三、学生速读全文,提出问题(知识及能力目标)1、划出生字词或者重要词语,自查字典解决,扫请文字障碍。2、根据文章内容,将全篇划分为三大部分,并总结大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2、情感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感恩,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是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产生共鸣,受到教育。这是教学难点教学思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伦理学方面的随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而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一些小故事来消除理论著作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浅入深,由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哲理的理性认识。主要教学方法按品读感知、对话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倡导由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信息整合包括阅读时使用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同时还动笔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及时收集整合信息,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思路)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