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自由讨论式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建筑的特征》自由讨论式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docx

《中国建筑的特征》自由讨论式教学教案(八年级下册).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建筑的特征》自由讨论式教学教案(八年级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自由讨论式教学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导航】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类似文章的自学能力。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难点: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适于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和讨论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设计成一节自由讨论回答问题课,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掌握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和自学水平。教师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二、导入新课(1)播放ppt,展示北京故宫、布达拉宫、苏州园林、山东曲阜孔庙、丽江古城等典型建筑的图片,导入中国建筑的特征。(2)破题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文章运用简洁严谨、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述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3)写作背景探究作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梁思成学会古今,融贯中西,一生留下众多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仅涉及中国建筑史、古建筑保护、城市规划、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等学术领域。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立足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一“体型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艺术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辩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梁思成的上述思想,在这篇文质优美的小论文中,有着确凿的彰显。(4)文化资料链接梁思成(1901-1972),我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