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论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论文.docx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论文试析用范式理论审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论文2021-02-0500:00:03小编:admin论文关键词:范式分析;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是指常规科学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分析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本文所说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即指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什么应分析、什么问题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所获得的答案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它能够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简言之,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式范例。在范式概念的理解上,本文界定以下三个方面:(1)范式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辨,这是哲学范式;(2)范式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这是社会范式;(3)范式作为一种依靠,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决疑难的方法,一个类比的图像,这是构造范式。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分析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分析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高职院校课程的内涵;(2)课程建设的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求适合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般概念和方法;(3)课程建设的逻辑出发点;(4)课程体系内课程的相互关系,影响课程建设的诸因素;(5)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可借鉴的思维范式;(6)在此范式界定下的建设平台。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分析的重点是:(1)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逻辑出发点;(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3)影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诸因素;(4)能否开发一个在某种范式指导下的课程建设平台。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分析的难点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否存在具有普适性的范式。如果存在,这种范式与现有的课程建设范式有何不同?如何将纷繁众多的课程建设模式统一到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中?这种范式的哲学、教育学、认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范式分析的顺利完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指导。国内外同类分析现状及分析方法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均停留在课程建设模式的探讨上,没有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课程建设范式。针对课程建构这一系统行为,均是用“课程模式”的概念表达。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没有学者提出“课程建设模式”,更没有“课程建设范式”的概念。作为教育主体,有必要区分“课程模式”和“课程建设模式”这两个概念,而范式是模式的抽象与概括,模式是范式的特例。那么,课程范式和课程建设范式之间有何区别呢?从已有的分析成果看,对课程范式讨论得比较充分。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有两种:一是学科课程范式;二是经验课程范式。学科课程范式始于15世纪,经过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等人的努力,学科课程范式将知识的接受、学习推向极端;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完备性、逻辑性。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学材料便于组织和实施,具有系统性;缺点在于知识与经验脱节,在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主体——学习者。经验课程范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其观点是教育是经验的继续和不断改造,“从做中学”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调学习者的已有经验,重视个体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设计者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