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的长生果教案我的长生果教案汇总九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长生果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的长生果教案篇11、课时:一节课。2、课型:句式学用课。3、全课教学由“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节”三个板块构成。4、教学任务:认读难字10个,品读、积累美词若干个,学习句式8种,背读精段1~2个。一、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一篇(13分钟左右)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请大家发言。同学们发言,教师进行小结,学生听记,学生复述。二、第二个教学板块──突破一点(进行句式品读)(24分钟左右)教师先作示范讲析:这篇课文语言丰富,我们可以学习不少的写句的方法。如:1、用富有表现力的单音节动词写句。2、用生动而多情的双音节词写句。3、用精练雅致的四字词语写句。再由同学们独立活动:学老师的方法,找出课文中写句的其它方法:1、用连续设喻的方法写句。2、用反复的.方法写句。3、用对举的结构写句。4、用总分式排比的结构写句。5、用突出主语的方法写句。还有用倒装的方法写句、用引用的方法写句、用重叠词语的方法写句、用冒号提起的方法写句等等。同学们进行写句实践。三、第三个教学板块──记诵一节(8分钟左右)师生共同活动,就这些写句的方法析读文中的两个精段,并记诵这两个精段:段一:“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段二:“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下课之前,教师总结这一节课的学法。【评析】1、句式学用课──好新颖的课!2、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充分地学用句式──多么新颖的思路!3、这种“新颖”,植根于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挖掘和深刻的理解:《我的“长生果”》是怎样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美文,是一篇写阅读文学书籍与提高作文水平之关系的美文,是一篇情感真挚的美文,是一篇雅词、句式特别丰富的美文。在这篇美文中,它语言的比喻美、真情美,它结构的层次美,它丰美的句式,它内含的几十个二字雅词和三十余个四字词语,处处都会令教者感到十分的欣喜。然而,如果没有教师的潜心研读,或者说教师如果缺少阅读的技能,又怎能发现它其中的这众多美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就是课文精华的撷取者;语文教师,就得运用他自己语文能力的尖镐利铲,在课文的矿山中挖掘闪光的宝藏。吃透了教材,就为美的课、美的语言学习课、美的语言训练课打下了美的基础。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喻为我的长生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2.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3.根据自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4.四人小组交流检查读书情况。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作者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2.仔细阅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从中所悟出的道理?在你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作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理解了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而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将书喻为长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