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练:4-1B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一吃****福乾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练:4-1B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缺答案.doc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时练:4-1B孙中山的三民主义WORD版缺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4.1B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因为它A.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B.反对满州贵族的统治C.提出了资本主义土地纲领D.把斗争的矛盾直指清王朝2.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对该誓词理解正确的是①说明当时清朝统治已经被推翻②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③反映了孙中山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④表明外交上希望得到列强的认可和支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孙中山阶级立场的改变B.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5.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相同点是A.都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B.都代表着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C.都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D.都主张最终消灭私有制6.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B.实业救国,民主共和C.创立民国,废除专制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7.《孙中山选集》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州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团结反帝以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8.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说法正确的是: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②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③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④反对民族压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B.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10.《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11.孙中山于1924年曾这样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B.走十月革命道路C.建立责任内阁D.践行新三民主义12.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下列哪一主张与上述观点相一致A.平均地权B.土地国有C.驱除鞑虏D.节制资本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民主义的三种思想背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显著的区别。20年代之前,在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中,英、美民主主义占较大的比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微弱。但随着1917年后孙中山政治上的不断受挫折,他对英、美民主主义虽继续抱有强烈希望,但同时开始重视中国文化传统,1921年后,孙中山回归中国传统的痕迹越益明显。孙氏深感单纯追求英、美政治模式,忽略中国传统是其革命不断遭挫的重要原因。孙氏开始相信,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底,从而“规抚”外来思想才能为其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孙中山向中国文化传统倾斜的同时,孙中山把目光又转向新生的苏俄,经过审慎的研究和思考,对苏俄革命经验作出了选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