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体验问卷[Depressive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doc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抑郁体验问卷[Depressive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doc

抑郁体验问卷[DepressiveExperiencesQuestionnaire].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抑郁体验问卷[DepressiveExperiencesQuestionnaire](Blatt,D'Afflitti,&Quinlan,1976a)简介抑郁体验问卷(DEQ)是为了评定Blatt1974年提出的抑郁的两个主要维度,即(1)无助性抑郁(anacliticdepression),其特征为显著的无助感、需求感、害怕被遗弃和依赖他人,(2)内射性抑郁(introjectivedepression),其特征为自己的标准过分严格,自罪感、无价值感和自尊心丧失。作者将人形成无助性或内射性抑郁的自然倾向特定为自发育早期即已植根于自身的稳定的人格特质。DEQ并不试图评价抑郁症状本身,而是要评价常与抑郁相关联的广泛的内心体验。DEQ初表包括“个Likert型条目,询问受试者对自身及对人际关系的态度。每个叙述都按7级回答,从“强烈反对”到“完全同意”,中值为40下面是几个典型条目:“我在同别人的激烈竞争中体验到快乐”;“我很担心会冒犯或伤害周围的人”;“不管成功或失败,我都自我感觉良好”。为给上述两个假定的维度评分,Blatt等(1976b)将该问卷做了因子分析,形成三个因子。与预计的一样,第一因子反映无助性,指向与人交往的人格特性;第二因子反映内射性或自我批评性人格特征;第三因子与前两个区别较大,代表了对自我安全感的渴求及骄傲等,可能是一种抑郁拮抗因素。作者将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依赖性(DEQ-A,指向“无助性”)、自我批评性(DEQ-I,指向“内射性”)和有效性(DEQ-E)。由于三个因子的生成有性别差异,也就需要六种评分指导。用DEQ初表评分时,每个条目的粗分必须用Blatt等(1976b)的标准样本得出的均值与标准进行标准化,由此得出标准化评分,再乘以从初表因子分析中得出的适当的因子加权值方得出分量表分。这种加权值有男女之间是不一致的。鉴于这种计分方法太过复杂和繁琐,Welkowitz&Bond于1985年提出了另一种替代方法。当符合以下标准之一时,某条目就被归人一个分表:(1)条目在某因子上的载荷在两性都大于0.40;(2)条目在某因子上的载荷最大;(3)条目在某因子上载荷最大,即使在某个性别其绝对值<0.40.采用这一原则,有21个条目归入依赖性(DEA-Q)分量表,15个归人自我批评(DEQ-I),8个归人有效性(DEQ-E)。剩下的22个条目无法归类。信效度测试Blatt等(1976)的最初研究样本是500名女性与160名男性大学生。Welkowitz等(1985)的研究样本为心理系大学生,男55名,女76名。Klein(1989)对DEQ初表及修订表的随访研究样本是社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病人,男45,女118名,其中49%符DSM-III重性情感障碍标准。Klein还调查了一些人的后代,包括73名重性情感障碍病人,33名整形外科病人与风湿病人,38名无精神病家族史及个人史的正常人。所调查的均为成人或少年。内部一致性:如前所述,Blat等(1976)从DEQ中提取出三个因子。因子的数学模型可以间接说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Welkowitz等(1985)用简单的。或1加权法得出的分量表α系数为:DEQ-A,0.81;DEQ-I,0.86;DEQ-E,0.72。Klein等(1989)报道的α系数在病人为0.79,0.82和0.59,在正常后代中为0.86,0.83和0.72。由此看来,在很不相同的样本中α系数是接近的,而且因子A和I内部一致性很好。重测信度:间隔5或13周重测时依赖性与自我批判分表的重测相关值分别为0.81-0.89和0.68-0.83。临床病人6个月后随访重测所得三个分表的重测相关性分别为0.64,0.61和0.690说明该量表稳定性相当好,提示DEQ得分的确反映了人格特质。聚合效度:Blatt等(1976)将DEQ的三个因子与其它量表进行了聚合效度分析。发现DEQ-A(依赖因子)与Weissman-Risks心境量表得分无关,与受试者对真实自我的评价也不相关,但却与真实自我能力的评价(在女性)和真实自我能力与理想自我能力之间的差距相关,作者觉得依赖因子与“自我懦弱的主旋律”相呼应。DEQ-1(自我批评)与对抑郁的评定(Weissman-Risks心境量表)相关。作者指出:由于自我批评因子带有否定性自我评价和自罪色彩,因而与对抑郁的评定相关较好。抑郁量表对自罪和自责更为重视,因为这些症状传统上被看作是抑郁的主要组成成份。另有研究发现,依赖与自我批评因子得分与下述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与理论期望相近:如各种抑郁症状群的评分,对自我概念、自尊与人际关系的评定,Rorschach墨迹测验中的口头应答,对性角色取向的评定,对双亲的描述的评定,以及对被拒绝乃至事业失败的不同易感性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