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代瑶****zy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重点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重点校】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注意事项:1.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清晰填涂。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所谓家国天下,就是由这种宗法分封制联为一体的卿大夫、诸侯与天子。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由此,天下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另一方面,宗法秩序的正当性、国家秩序的合法性,无法自证其身,只能从超越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是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类似于西方的上帝意志,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遍秩序。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孟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有良知,可以直接与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过家国的转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而与出世的佛教、向往天国的基督教不同,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节选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于西周的分封制度,在后世的历史中已经不复存在。B.天下代表的最高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依托于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C.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并且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中获得同一性。D.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人们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就能达致“平天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揭示了家国天下的内涵,接着阐明了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B.文章借助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天下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C.文章开头和尾段都引用孟子的言论,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D.文章通过“天下”两种含义的辨析,论证了家国天下连续体中天下和自我的重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致良知”是在从事家国事务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不只是对天理的领悟。B.中国人认为家国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觉得它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C.董仲舒“三纲思想”提出后就成了中国封建帝国意识形态核心,政治伦理化更明显。D.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仅仅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材料一: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2019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