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下载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实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3.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4.兴奋的本质5.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情况6.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膜电位形成的作用8.“局部电流学说”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及特点9.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组成10.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及特征一、神经调节和反射(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种类(三).完整的反射弧的结构3、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例4(2009年高考宁夏卷)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兴奋电位:钠离子内流都是协助扩散方式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2)在神经元之间(ab=bd)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率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率,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变式练习:若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长度ab=bd,则:①刺激b点,指针偏转次,②刺激c点,指针偏转次。传递形式: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①突触小体:电信号→化学信号。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单向(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思维拓展](1)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2)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3)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例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例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的传递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例3(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知识迁移](10年广东高考题)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比较项目(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动作电位信息传递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从而使GABA的量增加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操作(2012山东高考)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到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25题评分细则:(1)A(1分)局部电流;电信号;电流;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得1分;信息;信号;电位,不得分B(1分)突触小泡,得1分(唯一的答案)。突出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不得分。C(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