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李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李寄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人与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洞,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洞。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蛹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注释(1)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2)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3)隰(xī息):低湿之地。(4)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5)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6)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军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7)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8)啖(dàn淡):吃。(9)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10)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12)朝(zhāo召):初一日。(13)啮(niè聂):咬。(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16)无相:没有福相。(17)缇萦(tíyíng提营):汉初临淄淳于意幼女。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18)潜行:偷偷逃走。(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责):咬。(20)诣:到。(21)怀剑:怀中藏剑。(22)将犬:带着狗。米糍(cí词):用米蒸制的食品。(24)(chǎo吵):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25)囷(jūn君):谷囤。(26)创:伤口。(27)髑髅(dúlóu独楼):死人头颅。(28)咤(zhà乍):感叹。(29)汝曹:你们。(30)哀愍(mǐn敏):哀叹、怜悯。(31)聘:送礼物以迎娶。(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参考译文: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