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詹天佑的故事新版多篇【导读】詹天佑的故事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读詹天佑心得体会篇一感谢上帝造就了人类,但人有很多种,有伟人,好人,坏人。我敬佩詹天佑,并且要做一个像詹天佑这样不怕艰苦的人。今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讲了詹天佑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建筑中他战胜了一切困难,创造性的设计“人字形线路”。詹天佑长了中国人志气,灭了外国人威风。詹天佑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我们看出了詹天佑工作的一丝不苟,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詹天佑晚上在屋内绘图,油灯摇拽,冷风呼呼的吹。詹天佑始终遇到困难临危不惧。我想这自信心的泉源是爱国精神给予他的。我觉得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学习了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寒天有身先士卒,不辞劳苦的精神。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做作业经常马马虎虎,囫囵吞枣。今后,我一定要学习詹天佑先生的精神,做事认真,成为国家的栋梁。使我学会了詹天佑不怕困难,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坚持精神。有一次,我看到班里同学画画的栩栩如生,于是,我就报名画画,我努力了一个暑假,可最后老师却说不行!我一不做,二不休,不学了。我现在才知道只有不畏劳苦,才能永攀高峰。比起詹天佑来,我惭愧极了。俗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今天的准备,就是明天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奉上一双双小手,倾吐对祖国的爱。”祖国我爱你!詹天佑的故事篇二1905年12月12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在丰台,詹天佑亲手抡起大锤钉进了第一枚道钉。成千上万的人欢呼,道贺。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工了。修建京张铁路,谈何容易。崇山峻岭,爬坡钻洞,又没有机械设备。这还不说,清廷的达官显贵刁难阻挡,洋人造谣拆台,詹天佑面临的是千难万险,内外夹攻。但是,一心爱国,决心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詹天佑毫不畏惧,坚信京张铁路一定能够建成。硬闯贵族坟,铁路通南口。京张铁路终于开工了,但困难重重。当时,中国非常落后,修铁路没有机械,连运送铁轨的车辆都没有。开工以后,头根铁轨都是詹天佑和工人们推着平板车运到工地的。当路轨铺到清河镇广家坟地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硬钉子。原来,这广家坟地的主人曾任锦州道台,与恭亲王载泽的孙女结亲。广家依仗皇亲的势力,雇人卧轨,阻挡铺轨。而广家坟地附近,还有慈禧太后父亲坟,郑王坟、太监坟。左避右闪,铁路无法通过。恭亲王坚持要铁路改线,并愿出银酬谢。詹天佑哪里肯答应,他认为这是变相贿赂,宁可辞职也不能更改线路。正在这时,恭亲王出洋回来遭到革命党狙击,吓得不敢出门,无心再过问广家的事。广家只好应允铁路从墓地围墙外通过,但提出为保护风水,必须在附近挖一条小河,派三品官设祭,还要立碑纪念。工程队人员觉得这是无理取闹,詹天佑为修通铁路,答应派人去广家坟院拜祭,立碑之事不予理睬。克服了重重困难,京张铁路首战告捷,1906年9月3日,通车到南口。成功开凿4孔隧道。南口通车以后,詹天佑领导工程人员又开始了京张铁路最艰难的一段工程在关沟地带开凿四孔隧道。四孔隧道包括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和八达岭隧道,总长1645米,其中八达岭隧道长1091米,其次是居庸关隧道,长367米。居庸关山势非常险峻,岩石也很厚,开凿隧道非常困难。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对凿的方法。詹天佑亲自教给凿工凿炮眼、下炸药的方法。当开凿到洞中几十米的地方,山顶的泉水渗透的很厉害,洞中泥泞无法下炸药。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领工人挑着水桶排水。为防止两壁和顶部土方塌落,工程队员用水泥砌边墙环拱,筑起水沟排除积水。就这样,终于在1908年4月12日凿通了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最长(1091米)。这么长的隧道从两头同时开凿不行。詹天佑在隧道的中部开凿两个竖井,两个竖井都同时向两个方向开凿,使整个隧道分成三段。这样,两个竖井同时向两个方向凿进,整个隧道的两头也同时向隧道里边凿进。加快了工程进度。但是,当时没有什么设备,比如,运载工人上下竖井,运送器材,炸药,运出土石和积水,因为没有升降机,只好用民间的辘轳架在井口,用人工升降。隧道内没有抽风机,空气污浊,詹天佑就在井口架起扇风机,通过铁管往隧道里送进新鲜空气。詹天佑处处为工人着想,和工人们一起在井下施工,总是身先士卒,得到工人们的拥护。1908年5月12日,八达岭隧道凿通。〈WWW.BAIHUAWEN.CN〉很快,其他两个隧道也先后凿通。到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辉煌的一页。詹天佑的故事篇三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