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精品多篇).docx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精品多篇)【导语】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李白《蜀道难》优质教案篇一【文本解读】《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素养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3.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探究诗歌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一、知人论世1.了解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2.相关背景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诗人政治预见的正确。3.解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4.了解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主要是指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引、吟等体裁。《蜀道难》就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噫吁嚱(yīxūxī)凫(fú)栈(zhàn)猱(náo)扪参(ménshēn)峥嵘(zhēnɡrónɡ)巉(chán)湍(tuān)咨嗟(zījiē)豗(huī)砯(pīnɡ)崔嵬(cuīwéi)2.解释下列词语①何:多么。②当:对着,向着。③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④扪:用手摸。⑤膺:胸。⑥坐:徒,空。⑦但见:只听见。⑧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⑨砯崖:水撞石之声。⑩胡为:为什么。9322;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9323;咨嗟:叹息。三、文本研究【思考1】梳理脉络明确第一段:先总写蜀道之难,然后写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最后写蜀道的高危。第二段:蜀道之险。第三段:蜀中战祸之烈。【思考2】主旨句是什么?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思考3】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之难(雄奇险峻)的?明确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②侧面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悲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思考4】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冲突?明确不冲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而是慨叹,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思考5】主旨句三次出现,所在位置和具体内容都有变化,体会这三句话的具体作用。明确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再次强调蜀道之难行,把诗歌推向高峰。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思考6】“蜀道难”本来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