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一吃****春艳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精选.docx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练习二》教案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练习二》教案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练习二》教案(通用12篇)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练习二》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教学重点: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教学难点: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2.教学第二部分。(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3.教学第三部分。(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读背。(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拓展。(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难点:能够连贯表达意思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2.指导。(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3)学生小结出图意。(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5)分组交流。3.练习。(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练习二》教案篇2教学设计者:王永珠、李大贵、凌遐莲、李雄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二、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3、指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