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的注释和译文 月夜忆舍弟译文译文(4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月夜忆舍弟的注释和译文 月夜忆舍弟译文译文(4篇).docx

月夜忆舍弟的注释和译文月夜忆舍弟译文译文(4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月夜忆舍弟的注释和译文月夜忆舍弟译文译文(4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月夜忆舍弟的注释和译文月夜忆舍弟译文译文篇一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参考资料:龙儒民.中国诗歌精选.北京市:线状书局,20xx年:103页.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年:17-18页.贾浓铀.最美的唐诗和宋词.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20xx年:20页.余建忠.中国古代诗词译赏.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144-146页.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注释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赏析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结构分析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月夜忆舍弟的注释和译文月夜忆舍弟译文译文篇二⑴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⑵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⑶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⑷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⑸分散:一作“羁旅”。⑹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⑺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⑻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月夜忆舍弟的注释和译文月夜忆舍弟译文译文篇三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解】: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3、长:一直,老是。【韵译】: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评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