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东坡优秀散文.docx
上传人:听云****君哇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安石与苏东坡优秀散文.docx

王安石与苏东坡优秀散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王安石与苏东坡优秀散文王安石与苏东坡优秀散文距今一千多年的北宋,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在这个值得历史学家皓首穷经的阶段,先后孕育出了众多的大师巨匠。像欧阳修、包拯等等,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骚。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返,千淘万漉,吹尽狂沙,在这众多的大人物队列里,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一组无法回避的人物。众所周知,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而苏东坡呢,蜀郡成都眉山人。王安石年长于苏东坡,前者比后者大16岁。王安石与苏东坡一样,二十出头,就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平步青云,步入仕途,既是二人一生的得意之处,但与此同时,为官后的种种沉浮,也陪伴了二人一生,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王安石写过一首题为《登飞来峰》的诗。诗如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登上应天塔,纵目远眺,豪情满怀,是的,对于一个做过参知政事的宰相级人物,这样的大手笔,事出必然,合情合理。而命运女神总是这样爱开玩笑,苏东坡也写过一首诗,可以认为是王诗的姊妹篇。苏诗名为《题西林壁》,诗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一生仕宦,并未担任宋帝国的封疆大吏,也并未在朝廷中枢机构发挥一言九鼎的作用。尽管,仁宗皇帝曾兴奋的说,他为后世子孙储备了一个太平宰相。与众不同的是,苏东坡站得高看得远,他能够跳出自己所处的圈子,然后思考问题。所以,苏东坡的一生,虽沉浮不定,但他能够在别人的苟且里活出自己的潇洒,无愧“乐天才子”之美名。两首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王诗壮志凌云、豪迈大气,纯属宰相手笔;苏诗冷眼旁观、自出机杼,尽显文人心性。王安石与苏东坡,同时也是一对欢喜冤家。二人这一辈子,交集不在少处,然而,冲撞也非一阵子。在文学方面,二人都位居“唐宋八大家”行列,都是宋代文坛的执牛耳者。王安石《伤仲永》带给国人的启示,至今富有教育意义,影响深远。而苏东坡同样不甘人后,两篇《赤壁赋》,受过中国古典文学熏陶的人一定不会陌生。或许,一定程度上,由于王安石的一生,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反而冲淡了他的文名。而苏东坡则刚好与之相反。这也是我们今天大多数读者所能够感受到的,王安石更多以变法改革的形象,出现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大手一挥,春风又绿江南岸。而苏东坡呢,则学士风流,看不尽平沙落雁,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王安石的一生,仕途起伏不定,如风中落叶,随风而逝,朝廷需要时,请出山,扫扫地面糊糊墙,扫完了,糊完了,你王安石也就完了。最终,罢相闲居,老死钟山,追赠太傅。明人冯梦龙在《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一文中,将那种感觉描写到丝丝入扣,一字不差。这个自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臣,最终得到这样一个尴尬的评价:上有急功近名之主,斯下有矫情立异之臣。都说人死之后盖棺定论,可是,又有几个人真的能盖棺定论呢?王安石不能,苏东坡同样也不能。不信,且看苏东坡一生。苏东坡自小,有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父苏老泉、母程氏、弟苏辙,又逢北宋太平无事年代,所以,他一生成就感很强。不管在哪里,都能倒腾出点东西来。不管是平步青云诗名日盛之际,还是被别人落井下石围追堵截之时,苏东坡活的都挺能想得开的,即使满身泥淖,也能成就洁白品质。苏东坡有点像晚唐玉溪生,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受青睐于旧党,最终,成为一只认真踏实却两头不受用的孤独的蝙蝠。只是,一路被贬,何曾见福?“乌台诗案”,是苏东坡这一生栽的最大一个跟头,差点让他身首异处。这结局,比王安石好不了哪里去!最终,徽宗皇帝大赦天下,苏东坡北还故土,在行程中,老病常州,一卧不起,自此,巨星陨落,天妒才人,后宋廷追封太傅。在王安石执政的年代,神宗皇帝在王安石这儿站稳队,天子与朝臣,站在了一条线上,结成了攻守同盟。因不合王安石的政见,在此期间,苏东坡的师友们,大都被迫离京外放。变法失败,王安石彻底下野,死灰复燃毫无可能之际,苏轼的师友们回来了,带着对王安石集团铭心刻骨的仇恨,他们抱着团来了。本来苏东坡也应该封侯拜相,再建功勋。然而不改赤子之心本质的大男人,却“不识时务”的'替王安石说了三两句好话,从此之后,被本派人马边缘化,成为苏东坡仕途的真实写照。是的,在党同伐异的年代,谁让你同情的?同情,便是罪过。而谢罪的最好方式,便是:哪凉快,哪儿待着去。于是,苏东坡外放了。在政治上,王安石与苏东坡,是不折不扣的政敌,然而,两人私交甚好。他们,并没有因为迥异的政见而大搞人身攻击,这在多维角度单一价值判断的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苏东坡落难,王安石出手相助,上书皇帝,称: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一语既出,一锤定音。王安石罢相,闲居金陵,苏东坡也没有泼脏水。人与人之间,在乎一个‘懂’字。懂,便是生命最为愉悦极为美好的生命本真状态。他们是口水战的敌人,但他们,更是掏心掏肺的朋友。人们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