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选5篇山东微山湖导游词“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因电影《铁道游击队》而闻名全国的微山湖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承纳了鲁、苏、皖、豫四省八个地区的来水,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至今仍能通航。微山岛是湖中第一大岛,岛上文化古迹众多,境内有殷周微子墓、汉初张良墓、春秋目夷墓、伏义陵(庙)、仲子路庙、六合泉、圣母泉以及大量的庙宇亭台、古碑刻石、汉画像石等古迹,还有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供人缅怀。每年7~8月,十万亩荷花开遍湖中,蔚为壮观。7~8月份还是捕鱼季节,此时来微山湖既可欣赏荷花、还能品尝时鲜。一年一度的荷花会每年8月在荷花景观最集中的小微山湖举行。还有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供人缅怀。精选5篇山东微山湖导游词(二)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举不胜举。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离开了县城,正沿着104国道向南驶往微湖码头,从这里到微湖码头约有20公里,行车时间约20分钟。借这段时间,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微山县的一些情况。微山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面积1779.8平方公里,这个县是1953年8月,为统一管理微山湖(即南四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经政务院批准设立的。现辖二处街道、五个镇、八个乡,至2005年全县总人口70万人。微山县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悠久灿烂。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县城北面约11公里处的尹洼遗址,就是一处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同一时期的古遗址,据《史记》和地方史志记载,从夏、商、周到中华民国的三千余年间;今县境内曾设置过5个诸候封国、2个郡、5个县。现已被湖水淹没的,,就是汉朝时设置的两个县:位于昭阳湖的湖陵县和位于微山湖中的汉朝有名的大将张良的封地有留城县。县城东北约13公里处的古薛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的封地薛国。县城北面10公里处的欢城镇,就是孟尝君的门客冯谖“焚券”的地方。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的唱和诗中有一句“无车弹铗怨冯欢”,其典故即于此。微山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夏镇,原名夏村,秦朝时抒戚县的治所。据传说汉潮时刘邦的戚夫人即居于此。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夏村改名为镇。明、清两朝这里设有管理大运河的工部分司。夏镇是一个滨湖城镇,明朝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有诗称赞这里:“一片云飞护夏阳,人传帝子大风乡……碧树断香销艳舞,青树含影入斜阳……”可见,当时夏镇是很美丽的。精选5篇山东微山湖导游词(三)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微山湖游玩,我是本次旅游的导游,大家可以称呼我张导。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也希望在微山湖的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微山湖的情况:她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浏览了吧,那就随我一起来吧!我们现在正站在微山湖边,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片水域,就是微山湖,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土地上。为了更好地欣赏微山湖,大家随我泛舟湖上,前面不远处就是有名的万亩荷塘了,大家看这些荷花多美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美景是不是令人留连忘返呢?游客朋友们,时间不早了,今天的微山湖之旅就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精选5篇山东微山湖导游词(四)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离开了县城,正沿着104国道向南驶往微湖码头,从这里到微湖码头约有20公里,行车时间约20分钟。借这段时间,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微山县的一些情况。微山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面积1779.8平方公里,这个县是1953年8月,为统一管理微山湖(即南四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经政务院批准设立的。现辖二处街道、五个镇、八个乡,至2005年全县总人口70万人。微山县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悠久灿烂。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县城北面约11公里处的尹洼遗址,就是一处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同一时期的古遗址,据《史记》和地方史志记载,从夏、商、周到中华民国的三千余年间;今县境内曾设置过5个诸候封国、2个郡、5个县。现已被湖水淹没的,就是汉朝时设置的两个县:位于昭阳湖的湖陵县和位于微山湖中的汉朝有名的大将张良的封地有留城县。县城东北约13公里处的古薛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的封地薛国。县城北面10公里处的欢城镇,就是孟尝君的门客冯谖“焚券”的地方。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的唱和诗中有一句“无车弹铗怨冯欢”,其典故即于此。微山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夏镇,原名夏村,秦朝时抒戚县的治所。据传说汉潮时刘邦的戚夫人即居于此。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夏村改名为镇。明、清两朝这里设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