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竹子的诗句关于竹子的诗句300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竹子的诗句30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李白《长歌行》2、薄袖欺寒脩竹暮。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3、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4、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5、村舍外,古城旁。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6、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7、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8、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陆容《满江红咏竹》9、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张炎《疏影梅影》10、峄山畔,淇泉路。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11、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12、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13、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14、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15、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16、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17、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18、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19、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20、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白头吟》21、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22、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2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25、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26、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27、竹疏斋殿迥,松密醮坛阴。——鹿虔扆《女冠子·凤楼琪树》28、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29、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黄滔《题友人山居》30、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31、功名不早着,竹帛将何宣。——李白《长歌行》32、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33、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34、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35、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36、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37、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李邴《汉宫春·梅》38、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39、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40、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41、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42、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43、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44、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憨山德清《咏竹五首》45、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46、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47、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48、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陆容《满江红·咏竹》49、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50、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51、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52、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53、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5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55、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56、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57、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58、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59、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陆容《满江红·咏竹》60、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61、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李世民《元日》62、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63、修竹畔,疏帘里。——谢逸《千秋岁·咏夏景》64、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