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规模结构导向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南省城镇规模结构导向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河南省城镇规模结构导向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南省城镇规模结构导向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一、引言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也在紧随着国家的城镇化政策,积极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伴随着城镇化的膨胀,城市规模的结构问题又愈发突出,也就是城镇规模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数量结构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困境,这也是制约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难点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南省城镇规模结构导向问题的研究,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二、问题分析河南省城镇规模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城镇规模数量结构不平衡河南省城镇数量众多,但大多数城镇人口规模较小,散布在农村中。以2019年为例,河南省共有433个县级市,县城和镇的数量达到2394个,可以看出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0%。但大多数城镇人口较少,主要是小型的镇和街道。与此相反,少数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大,这种规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也比较频繁,空间分布呈现出一种“一点状”的结构。2.城镇规模空间分布结构不平衡河南省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地区的城市之间的发展速度和空间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异,城市化程度不平衡。以平顶山市为例,其城市化率较高,但是城镇规模也不平衡,主要城镇规模超过20万人口的话仅有3个,也就是城镇规模的集聚效应不强,城市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三、原因分析造成河南省城镇规模结构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原因河南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上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城市化政策,1982年,河南省开始经济改革并实施城市化政策,但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原因,河南省的城镇化进程一直相对缓慢,城市规模的结构问题就从那时开始.2.政策原因当前惯用的城市化政策是产业转移,人口流动等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服务的是大型企业和城市人口流动。这些政策的导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型城镇的农业现代化,因此小型城镇规模弱、分布零散,农村人口斗争填补城镇人口空缺。3.社会原因河南省的农村人口基本上都是从事农村生产的,城镇人口主要是涉农的。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进展,很多城镇人口开始涉足资本、商业、服务等方面。这种跨足现象使得很多城镇人口的规模过大,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群间的横向联系。四、解决办法河南省城镇规模结构导向问题虽然难以解决,但还是应该尝试着找到解决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城镇规模数量结构政府应该针对小型城镇的规模结构过小的情况,实施农村城镇并网治理,将小型城镇进行合并,增大城镇规模。同时,对于规模过大、历史遗留的城镇也应当进行整治。2.加强城镇规模空间结构调控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城市发展新思路,研究城镇空间结构和空间效益的理论,积极推动城镇开发和建设,避免城镇间距过大内部拓展,避免单一经济结构的城市让规模过大的城市进一步发展和壮大。3.扶持农村城镇经济发展对于小城镇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小城镇的战略扶持力度,将其基础设施和生产服务网络改善,并通过社会优势资源的整合,鼓励城乡融合,培育新型农村城镇化群体。五、结论河南省作为人口众多的省份,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城镇规模的结构问题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需要在政策上加大对农村城镇的扶持力度,推动其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服务网络的改善;另一方面需要调整城镇结构,实现城镇数量、规模的平衡。努力建设规模适中,城镇结构合理,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群体,从而推动河南省的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