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造幸福作文实用的创造幸福作文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造幸福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创造幸福作文篇1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一劳动节那天,我和妈妈打算到姑姑家的草莓园去帮忙。我们早早地来到姑姑的草莓园,还没到达草莓园,我就闻到了草莓发出的无比浓郁的香味,如同奶油蛋糕的香气。使我迫不及待地想钻进种草莓的大棚中开怀在吃一顿。可一想到我不是来吃的,便立刻抑制住了这个想法。我穿上事先准备好的雨靴,提上篮子,便一蹦一跳地进了大棚。打开大棚门,我不禁被眼前地一幕震憾了,那草莓如同仙女撒在绿毯上的宝石,又似满天的繁星挂满了草莓藤。它们有的绿油油的,应该还没成熟;有的呈现出黄色;有的则通红无比。只要你轻轻一掐它的茎,那草莓就会迫不及待地跳到你的手中,在草莓脱落的时候还会发出“啪嗒”“啪嗒”地声音,这是草莓在唱着动听的歌谣。那也是我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很快,我就采了两行,篮子就快装满了。突然,我听到有人在说话,可当我看向周围却空无一人。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一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埋下头继续采摘着,没过几分钟,我的篮子就满得装不下任何东西了,我刚要离开大棚时,又听到了那声音。我回头一看,才发现在大棚的尽头有一位老奶奶,她头戴竹笠,身穿绿衬衫,脚上穿着翡翠一般地雨靴,脖子上挂着一条白色的毛巾,汗水已经打湿了头发。她手中抱着一个大铁盆,里面装的全是草莓。我惊讶地说:“奶奶,您比我来得还早啊!”我将草莓放好后,又再次扎进了如火炉一般的大棚中了。当我摘完一个大棚时,身上早已被汗水打湿了,全身上下都感觉酸疼,骨头快散架了似的。通过一个上午的拼搏,我们摘完了所有的草莓,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心中无比喜悦。谁是最可爱的人?劳动者是最可爱的人。幸福是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的。创造幸福作文篇2以前放学,都是妈妈接我回家。可是今天妈妈有事,不能来接我了,我只好自己一个人回家。放学后,我背着书包走在宽阔的马路上。路上行人可真多,我顺着人行道往家走。这时,我来到一条马路边,准备过马路。我正东看看,西望望,突然,一股风迎面吹来,呀,车!我吓得赶紧向后退了一大步。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嘱咐我的话: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看到绿灯亮了才能走。等绿灯亮后,我穿过了马路。最后,我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家。回家后,我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我已经安全到家了,妈妈还为此夸奖了我。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回家,我很高兴!创造幸福作文篇3《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是苏瑞霞推荐给我的,两三天就迫不及待地读完了,适合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读,于是假期里又读了一遍,开学把这本书推荐给了班主任。书的作者李虹霞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专学校当老师,后来又到了技校。她听到学生在老师背后吹口哨,发出尖叫声,孩子们说脏话、打架,唯独学习什么也不会。她想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很让人痛心,根源在小学,于是她就到了小学,教一年级,一连教了三个一年级。更让人称奇的是,她跨年级带语文课,同时教一年级语文和四年级语文。语文老师都知道这个工作量有多大,带单班语文是正常的工作量,双班语文就超负荷运转了,然而李老师说她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她教拼音用两个星期,因为她自己讲音乐与儿歌结合起来开发了”拼音律动“课程,孩子们在音乐中,在自己喜欢的儿歌中就学会了拼音。她的学生一年级识字量就达到20xx个,孩子们一年级就开始读《希利尔讲世界史》《史记故事》《春秋故事》,正常一年级的识字量是940个。她一个学期带领孩子们学10本教材,这可是五年的语文课,她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可以将整个小学语文课都上完,因为她开发了”统合课程“。于永正老师赞扬她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三番五次地拜于永正老师为师,最终如愿以偿。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她就是自己的勤奋钻研加上名师指路,所以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她带领家长开通博客,农村妇女在她的带领下用两三天的时间发博文,她带领家长做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们在学校一起表演。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父亲在杭州工作,转学到了杭州,但是因为孩子想念班级,想念老师,最后又转回到了李老师的班。她不放弃一个孩子,不放弃一个家长,不遗余力、千方百计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不打击任何一个孩子,她把这些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她是用心、用爱、用情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因此,收获了累累果实。读她的文字朴实而真诚,能感觉到她那善于思考的心。一个名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与思考,不间断地学习,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人生处处皆学问,还要不间断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