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1原文绝句(其一)(唐)杜甫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译文其一: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杜甫《绝句》赏析赏析一:[赏析]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2《戏为六绝句(其一)》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戏为六绝句(其一)》参考注释:①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②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③嗤点:讥笑、指责。④前贤指庾信。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但这里是讽刺话,意谓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戏为六绝句(其一)》赏析:这组诗大约写于宝应元年(762〕。在我国文学史上,用绝句这种体裁论诗,这是首创。杜甫在这组诗中评点作家,批评当时文人相轻的风气,谈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体会。由于他见识精确,因而不仅他的.观点深为后人认可,而且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也常为后人效仿。关于这组诗的创作意图,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云:“此诗非为庾信、王、杨、卢、骆而作,乃子美自谓也。方子美在时,虽名满天下,人犹有议论其诗者,故有‘嗤点’、‘哂未休’之句”。《杜诗镜铨》引蒋云:“公每以庾信自比,殆亦兼遭时言之”。组诗第一首论庾信。杜甫评庾信曾有“清新庚开府”之语,此又言“老更成”;又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史评其诗曰绮艳,杜子美称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妙。余尝合而衍之曰:绮多伤质,艳多无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诗,绮而有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杜甫绝句原文及赏析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平生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飘泊的生活有所安定。文德二年,杜甫故人严武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谏检校工部员外郎。这首绝句就写在这一期间。我很喜欢这首诗,她通俗不晦涩,明快无僻生。而且对仗工整,色彩分明,颇奈人品味。后人也有很多对这首诗的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圣人已经故去千年,后人望其项背,大多猜测臆断而已,以资茶余饭后谈兴。传说纪晓岚一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严格,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请他指点,他看完后,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个学生莫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