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努力****冰心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8—2019学年上学期2016级第三次双周练文综试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图3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回答1-3题。1.该山可能是A.长白山B.太行山C.贺兰山D.武夷山图3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组成一个城市的总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4.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5.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6.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国家加强了对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B.上海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梭梭流沙水平距离(米)生物桔皮一年生草本海拔(米)坡脚坡中坡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沙丘土壤水份最丰富的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沙丘1-2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D.坡中>坡脚>坡顶9.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荡灾害结合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题。云杉林(1400-2700米)草原终年积雪区3700米以上高山草甸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某地景观图10.最有可能观察到左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右图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1.在左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千里戈壁无草木,祁连山下绿洲多”。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山”,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制种业在河西走廊绿洲上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材料二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良种,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干燥以方便存储运输。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地块必须进行隔离。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示意图(1)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试说明其成因。(6分)(2)分析该区域绿洲成为我国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3)简述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6分)(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6分)(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8分)(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6分)44.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