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努力****妙风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会计实务: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oc

会计实务: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因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即使在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但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有其特殊的制度背景和原因。(一)上市公司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经营者或高层管理人员处于信息供给者地位,他们由于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过程而对上市公司信息有直接、天然的优势。他们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扭曲是信息披露失真的主要成因。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在上市公司中所占股份比重超大。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2/3,而且基本上属于非流通股,严重影响公司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一方面,占有绝对控股权地位的国有股主体缺位使其产生不了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股由于持股比例较小,可能会存在“搭便车”心理,导致其即使有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影响力也十分有限。2.“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一直十分突出。国有上市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员,如董事人员和经理人员,几乎全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有的还保留了国家干部的身份和行政级别。董事会不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经理人员也不是由董事会选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长或总经理独揽公司大权,失去约束和控制。管理层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就会存在着由盈余操纵而带来的潜在利益冲动。3.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为了解决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美英等发达国家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要求董事会下设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并赋予其审计财务报告、抑制盈余操纵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职权。我国上市公司中也有一部分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不规范和健全,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不完全具有,独立董事制度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上市公司经营者披露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动机。(二)证券市场方面的原因证券市场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场所。证券市场环境的好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现象的大量存在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密切相关。例如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金融交易品种和交易手段、证券评级制度同国际证券市场还有较大差距等等。1.证券市场运行不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设立初衷是解决国企的资金问题,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其融资功能,而忽视了其资源配置功能。而且我国证券市场上政府行政干预色彩相当浓厚,一些经济效益差的亏损国有企业经过包装或“捆绑”而上市,大量资金流向这些质量低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证券市场的设立初衷使得操纵利润、做假等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现象变得自然和普遍化,证券市场被作为筹资“圈钱”的场所,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被严重扭曲。对某些地方政府来说,推动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募集资金,并把圈钱视为政绩,圈钱越多政绩越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纵容甚至帮助公司管理层,将公司过度包装乃至伪装上市,致使企业尚未上市,不规范的祸根己深深扎下。2.与证券市场有关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陆续颁布了许多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的专业性规范文件,但市场与规范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1)令出多门,证券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不够: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立法上,全国人大、国务院证券委、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五个部门都可以制定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有关的法规,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调,责任界定不清,使得政策不统一、不协调,给上市公司虚假揭示会计信息提供了条件。(2)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角度来看,现行的会计标准还存在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尽管会计制度中对于有关资产的减值规定了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一些情况,以尽可能地减少操纵余地,但是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仍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确实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产生了影响。(3)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如对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在法律上尚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还需要有具体的、易于操作的相关法规的实施细则。(4)相关法律规定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司法界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会计主体和审计主体实施的主要是行政处罚,少有民事和刑事处罚。(三)监管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审计力度不够,证券市场监管体系薄弱,手段落后,造成违规现象被发现概率很小,且即使被暴露,处罚也不够严厉。上市公司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相比要小的多,便具有足够大的造假动力。随着造假收益与成本不对称情况的加剧,其诱惑对上市公司便会越来越大,便会出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