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责任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保密责任管理制度.docx

保密责任管理制度.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保密责任管理制度保密责任管理制度在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密责任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保密责任管理制度1作为企业,面对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保密就是保核心、保效益、保发展、保未来。必须深刻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保密工作是企业不断发展所必须做好和服务于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也是影响企业发展成败关键的一项工作。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筑牢思想防线保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的重视是促进保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关键,有了领导的重视和带头,保密工作的关键一步就得到了落实。一是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保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二是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有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保密工作政令畅通,责任明确。三是领导在保密工作中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从落实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入手,牢固地树立“保密无小事”的意识。保密工作全员参与是根本。保密工作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和环节,涉及到公司每个员工,是一项全员参与涉及面广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保密工作不能只对部分岗位、个别人员的`制约而忽略全员保密观念行为的培养,只有全员参与,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各个都是保密员,各个都是监督员,才能紧绷保密这根弦,才能保国家、保企业、保自己,使员工实现从“要我保密”向“我要保密”思想的逐步转变,筑起牢固的保密防线。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保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保密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基本前提。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因为规章制度是企业最为有效得管理工具之一。企业要根据实际,从领导到员工、从机关到基层,做好机构健全、人员到位,专人管理,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保密工作分级负责制,设立公司保密委和保密办,各业务部门配备兼职保密员,制定《载体保密管理制度》、《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等等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保密工作组织机构网络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保密工作责任制。实现保密管理科学化,制度建设规范化,保密检查落实日常化,基础资料系统化的管理。从制度上完善规范保密工作。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好保密工作,明确职责,履行职责是核心。领导务必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部署措施到位、包保责任到位。把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形成党政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主管部门具体抓,基层部门主动抓的工作格局。并逐级落实责任,逐级签订《保密责任书》和《保密承诺书》,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使保密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各业务领域,实行保密责任层层覆盖、全员覆盖。把要害部门部位、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作为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每个部位、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使保密工作同日常性工作一样安排、检查、落实。四、营造氛围,强化教育,增强意识保密工作教育培训是基础。精心组织,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人员重点学,全体员工必须学”的良好局面。将保密工作纳入企业文化中去,纳入员工行为规范中去,纳入员工培训内容中去,纳入《员工手册》中去,营造学保密、懂保密、会保密的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采取举办保密知识讲座及知识答题,观看保密案例教育片、悬挂宣传标语、开辟保密专栏、召开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保密专项检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保密宣传教育氛围,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保守秘密人人有责、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增强依法履行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义务的意识。保密责任管理制度2新修订的保密法专门设立了定密制度,明确了定密责任主体和定密工作程序,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认真落实规定,将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定密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一、定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对定密责任人的理解不统一。定密责任人制度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原保密法只是较为笼统地规定了国家秘密的确定权,没有明确限定定密权限的归属。在业务工作中,定密责任主体没有具体到个人,在出现问题时,责任追究便难以落实。实践中,难以保证定密的准确性。2.定密知识与技能缺乏。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单位人员不熟悉、不了解保密事项范围,不清楚定密工作程序,不知道如何“对号入座”确定密级。很多人员未掌握“保密事项范围”、“密级鉴定”和“法定程序”等相关知识。对于阅读、传达国家秘密文件的保密要求,特殊场所、部位保密制度,哪些部门、部位应该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