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禅茶人生文章6篇-人生犹如一壶禅茶禅茶人生文章:人生是一壶禅茶禅茶一味: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及至雅。品茶亦是修禅。无论在喧嚣红尘,还是寂静山林,都可以成为修行的道场。克制欲望,摒除烦扰,不是悲观,不是逃避,只为了一种简单活法。安住当下,哪怕是一颗狭小的心,亦可承载万物起灭。一枝莲.私访茶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茶,在品茶者的唇齿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对于茶本身品质的品鉴,则需要有好茶作为标杆,为更好的让爱茶的朋友了解武夷岩茶,一枝莲茶俯特别在今天的周末雅会上,安排品鉴“一枝莲私访茶”武夷肉桂--水蜜桃。私访茶,即在流通领域难见难得的好茶。一枝莲茶俯学茶、识茶、觅茶十余年,访得茶中之精品少许珍藏,名曰:一枝莲私访茶,以酬知音。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唐代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中就强调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土壤条件介于烂石和砾壤之间,具有植茶得天独厚的条件,“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先生说过,“凡茶香种种,有品种香、土壤香、气候香、加工香。唯武夷岩茶四香俱备”。武夷岩茶名丛、名种甚多,具有品种本身特有的香气,又得益于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然后辅以独一无二的先进制作工艺,自然具有不同凡响的品质。武夷肉桂,亦称玉桂,由于它的香气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肉桂茶被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是武夷山茶园栽种的十个品种之一。而水蜜桃香的岩茶多发生在肉桂,几年难得一见,尤其珍贵。伐毛洗髓见元神听闻本期雅会要品鉴“一枝莲私访茶”中的极品–––“水蜜桃”,茶友们闻香而至,恰逢周总的好友宿先生及夫人来访,便一同围茶席而坐。布席、温盏、投茶、提壶...当沸水注入,便有一股浓郁的水蜜桃的香气溢出,馥郁深沉持久,弥漫杯盖,令人沉醉!“伐毛洗髓见元神”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是从“舌本辨之”,注意“后韵”、“嘴底”、“杯底留香”。好茶令人止语,大家都被水蜜桃的妙韵深深的吸引,只感觉水蜜桃的香气完美的溶于水中,茶汤的蜜香持久幽郁,滋味醇厚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但不见苦涩,饮过三杯后,大家不禁连声称赞:真是难得一遇的好茶!正所谓: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对于武夷茶的茶性,历代茶人都有生动精彩的描述。宋代范仲淹形容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苏东坡赞美说:“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清代曹寅感叹地说:“武夷真仙人,阳羡近名士”。岩茶的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的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蜜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分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受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来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味。这人生,动的时候能保持关照的心,静的时候能品茗,不正是幸福的所在吗?五色茶养生此时,宿夫人问道:我有幸拜读过你们的《品味品位》,看到你们文章里提到“五色茶”,不知这款水蜜桃对人体有哪些功效呢?我答曰:武夷肉桂,大热、味辛、甘。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本草纲目拾遗》对武夷岩茶的评价是: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此款水蜜桃经张大夫品鉴,入脾经心经,具有明目益思、提神醒脑、健胃消食,温经通脉之效。求悟还需茶涤心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像我们这样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是否少了一份清淡质朴呢?一直静心品茶的宿先生问道。周总笑言:《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起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茶有佛性,犹如碧云净水,几盏下腹,心头便了无闲事,所以可尝试将日子浸泡在茶中,抛弃杂念,证悟菩提心。傅教授颇有感悟的说: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水魂山魄的灵性。我在一枝莲品茶多年,能够感悟茶已让让慧群她们洗去浮尘,过滤心情,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她们已然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了。我想品茶是为了修心,修一颗平静的心,在无尘的净水中彻悟禅意,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让生命鲜活。4泡水之后的水蜜桃香气更加清幽,慢慢延长冲泡的时间,一直持续到第8水。一盏茶的时间,茶由浓转淡,茶会也即将结束,朋友们还沉醉在茶所带来的意境里。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