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医疗护理查房课件.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31KB 金币: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医疗护理查房课件.ppt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医疗护理查房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要内容病史介绍诊断:1、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肺炎3、高血压病4、2型糖尿病5、脑梗死后遗症6、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脑梗死8、多发压疮入科后即给予机械通气、适当的液体复苏、哌拉西林他唑吧坦抗感染,胰岛素控制血糖、化痰、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抢救。患者于11.415:00血压开始下降,为保证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行右股静脉穿刺术。患者骶尾部有7×7cm、4×5cm两处压疮,右股骨大转子5×4cm压疮均予优洁保护。在胰岛素20u∕20ml以5ml∕h泵入的情况下,11.5开始毛细血糖渐渐下降,波动在5.9~13.6mmol∕L。11.10上午发现患者右小腿皮温低、坏死,经会诊后确诊是右小腿糖尿病足、右小腿动脉栓塞。遵医嘱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患者于11.1022:00开始出现心率下降,家属拒绝抢救,于22:16死亡。项目日期日期11.412:00P1:组织灌注不足与血浆渗透压增高引起脱水导致体液不足有关I1:1.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肢端温度及、尿量及皮肤弹性的变化。2.遵医嘱使用升压药物,根据血压调节速度3.快速补液,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用胰岛素,并根据血糖结果调整。4.做好深静脉导管的护理。O1:患者于11.8开始停止去甲肾的泵入,血压平稳。11.412:00P2:血糖过高:与内分泌调节机能障碍有关I2:1.遵医嘱应用胰岛素微量泵入。2.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泵入速率。3.加强皮肤的护理。O2:患者于11.5后血糖波动较平稳。11.412:00P3:意识障碍:与高血糖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有关I3:1.密切监测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2.遵医嘱监测血糖,微量泵入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微泵速率。3.保持病人体位舒适,并予以q2h翻身拍背。翻身时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4.保持呼吸道通畅。5.预防继发性损伤,如防坠床。6.做好生活护理。O3:患者神志一直昏迷,于11.10死亡。11.412:00P4:呼吸模式的改变与机械通气有关I4:1.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避免管道扭曲、牵拉、受压,及时倾倒冷凝水。2.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遵守无菌操作。4.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有污染时随时更换。5.定时复查血气,根据结果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6.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O4:患者于11.10死亡,拔除气管插管。11.412:00P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糖尿病高消耗昏迷无法进食有关I5:1.遵医嘱置胃管鼻饲能全素,以维持机体能量。2.遵医嘱静脉补充能量,定时监测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O5:患者于11.10死亡。11.412:00P6:自理能力丧失与意识障碍有关I6:1.做好病人日常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擦浴等。2.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尿湿、污染的衣被。3.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4.随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5.加强安全防护,使用床栏、约束带,做好床旁看护O6:患者于11.10死亡。11.412:00P7排尿方式的改变与留置尿管有关I7:1.妥善固定导尿管,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避免打折、弯曲,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通畅,搬运时夹闭尿管。3.清空尿袋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4.正确留取尿标本。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6.保持尿道口的清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7.每天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有感染时及时更换,并行病原微生物检测。8.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O7:患者于11.10死亡,拔除尿管。11.412:00P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意识不清,长期卧床有关I8:1.正确评估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和皮肤情况。2.定时协助病人翻身,避免托、拉、拽。3.及时更换汗湿、尿湿、渗湿的衣被,并及时擦洗局部。4.为病人擦澡时,水温在50℃左右,避免用力擦、搓受压部位。5.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O8:患者于11.10死亡。11.416:00P9:潜在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I9:1.置管时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2.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3.消毒范围符合置管要求,医务人员符合置管条件。4.选择合适的敷料,定期更换敷料,有污染时及时更换。5.保持导管连接的密闭性,注意保护导管。6.输注特殊药物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或冲洗。7.做好交接班。O9:患者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于11.10死亡。11.416:00P10: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I10:1.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呃逆、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