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哲妍****彩妍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草船借箭》教案编辑精选.docx

《草船借箭》教案_3.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草船借箭》教案《草船借箭》教案范文集合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草船借箭》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要胆量,有胆略、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掌握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了解*船借箭这件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2.从*船借箭这件具体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呢?通过预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呢?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指名回答、三、理清层次1.小组学习,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2.交流,总结段意、四、回归问题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2.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五、作业1.熟读课文、2.小组讨论,找找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第二课时一、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们小组认为课文中哪个词最有研究价值呢?二、深入探究1.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哪些地方最能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4.相机提问,引发思考: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他会想些什么呢?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5.应该怎么读出来?6、现在,你弄明白了为什么要借箭,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吗?三、作业阅读《三国演义》、第三课时一、回忆说说自己弄懂的知识、二、延伸说说自己读的能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三、创见课文与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相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四、总结1.说说自己解决的问题、2.说说自己学过课文后的收获、五、作业我看历史人物、《草船借箭》教案篇2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㈡能力训练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㈢德育渗透点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㈣美育渗透点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二、学法引导㈠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㈡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㈠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㈡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㈢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㈠教师活动设计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㈡学生活动设计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㈠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