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汪清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月考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共25题,每小题2分)1.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来源:Zxxk.Com]2.“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这一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3.2018年2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材料主要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规律具有客观性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真理具有相对性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来源:Zxxk.Com]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6.当前,网传的磁铁预测地震的方法毫无科学根据,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发展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哲学是具体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8.“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来源:Z#xx#k.Com]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9.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来源:Z#xx#k.Com]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句话表明哲学是()A.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B.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D.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先导11.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①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发展的巅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2.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3.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意识的唯一特性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5.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