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pdf

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通过对20__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20__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的认真研读,我们在20__年中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值得注意以下方面: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尤其研究课标和中考说明近三年的异同。中考命题是遵守课标守本的,必须认真分析,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盲目性。中考试卷的总体布局是基本稳定的,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复习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地归纳整理。3、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我们两个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经安中学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全面复习阶段(2月25月到4月中旬——1至7周):全面复习7—9年级6本书中的基*言文篇目、古诗词篇目和所要考到的考点、说明文阅读考点。完成基础板块复习。重点突破阶段(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系统复习点拨与检测,重点在于议论文的记叙文和作文的专项复习,尤其是各区一模试卷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完成第二轮复习。查漏补缺阶段(5月中旬到6月中旬):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与综合测试(校模),最后阶段以各区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作文定时、定型练习。完成第三轮复习。语文中考复习注重知识积累中考试题的第一板块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方面主要考查初中阶段所学过的诗词和文言文课文。我们先让学生明确考查的范围是教学大纲推荐的篇目,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课文和诗词有50首。这么大的知识容量,学生不是短时间就能全面掌握的,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将任务分散开来,明确每阶段要背诵理解内容,并加强默写(重点是一些有生命力的句子和诗词名句)。其次让学生掌握考试的题型,中考的文言文诗词默写有两种命题方式:一是填空式默写,即给出上(下)句,要求默写下(上)句,默写的句数用横线给以提示。二是理解性默写,即在题干中提出要求默写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根据这一提示内容,默出有关句子。要把握理解性默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地进行背诵;二是正确理解提示语。知识运用方面的复习,要让学生掌握学过的.语文知识,检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掌握情况,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符号和方法,训练学生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语文中考复习快速筛选有效信息筛选有效信息就是紧扣题意的指向仔细阅读*,在相应的段落里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并概括出要点。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内容。概括要点主要有三种形式:摘引文中的原句,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要点作为答案;选取文中重要词语,组成符合要求的答案;要求依据文意自行组织语言进行概括。在复习时,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还要在解答问题时树立起写作意识,不妨把它当着小*来写。语文中考复习明析考点要重点研究“课程标准”、“考纲”和“考试说明”,“课标”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源于“课标”,“考试说明”是对“考纲”的细化阐释。中考命题是遵纲据本的,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方向,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效率。如文言文复习,在分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中考试题的基础上,文言文的复习思路就清晰了,复习就有了有效的抓手:1、实词含义的理解。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2、朗读节奏的划分。要掌握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3、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看,课内的大多****于课下注释,课外的也是大多考与课内重点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与课内字词有关,但要结合语境。4、*内容、中心、人物性格的概括。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课文的理解。5、*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要将词(关键词)、句、段与全文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倾向、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综合理解。不能架空分析,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