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信息化管理论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信息化管理论文新农合制度绝大部分是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筹,实施新农合市级统筹乃至更高级统筹时,重点和难点是实现数据信息流管理,以及解决各地信息系统设置的复杂和多变以及项目内容需要统计分析的矛盾,达到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近两年来,荆州市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市级统筹,能确保各项统筹政策的落实,能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荆州市辖8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人口66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430多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5.00%,2013-2015年连续三年参合人数在430万以上,参合率达到99.80%以上。全市有1个市级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和9个县级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1.1基层新农合信息化管理人员缺乏,水平参差不齐新农合管理人员编制少,大部分信息管理人员都是后期培训或自学的;新农合信息管理技术十分复杂,要求信息管理人员既懂计算机又了解医学,复合性人才缺乏;基层工资偏低,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不愿涉足[1]。1.2新农合信息系统设置有差别目前新农合制度绝大部分是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统筹的,各县(市、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信息系统中报销项目分类及名称设置不统一,无法准确地以全市为单位进行新农合数据分析及测算,即使由各地手工统计出来的数据,也常常不准确,导致制定统一补偿方案时难以收集基础数据。1.3政策设置的差异化由于各县(市、区)对新农合政策的解读不一,在新农合信息平台中对报销政策的设置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县(市、区)的参合农民享受报销政策标准不一致。同时导致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完全脱离使用县(市、区)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存在市级平台和县(市、区)级信息平台同时使用的情况,增加了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经办人员工作量,给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带来了困难。1.4医疗机构基金申报表要求不一各地结合自身管理需求,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基金申报时填写的表格差别大,医疗机构反复汇总统计,无形中增加工作人员许多工作量。1.5信息化管理能力较低经过近几年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各地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绝大地方仅仅只停留在日常工作的应用上,真正的管理分析软件少。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信息化管理措施2.1统一平台规划增加市级平台的硬件设备,强化市级平台的数据存储、备份、清洗、转换能力。进一步完善市级信息平台功能,增强市、县级农合平台与各级定点医疗HIS系统的接口联通,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将新农合业务监管由网下监管变为网上监管与网下监管相结合,将事后监管变为事中监管。实现对新农合业务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监控、预警、分析,形成高效、精细、规范、协同运转的新农合信息化管理体系。2.2统一信息标准标准化是信息建设的先决条件。荆州市集中抽调医疗、信息化、财务等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数据字典进行了分类整理。根据ICD-10标准统一诊疗疾病库名称,根据国家病案标准结合应用实际,将费用项目分为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类、治疗类、康复类、中医类、西药类、中药类、血液和血液制品类、耗材类、其他类、诊察类,11个大类26个子类。并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省级规范要求出台了市级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对全市10个信息平台进行了更换、整理。2.3强化人员培训为了解决基层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荆州市多次针对信息安全、数据分析等重点难点组织各种形式培训、交流。2.4规范管理流程2.4.1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对系统软件调整权限的管理,关闭各县(市、区)对本地信息系统的修改权限,所有项目、标准的设置、更改、调整统一由市级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统筹管理,统一调整。2.4.2统一报表设置规范各定点医疗机构参合患者从登记入院到补偿资料上报全部流程的表格和报表,全市使用统一的基金申报表,改变过去市级定点医疗机构面向9个县市区9套报表、9个流程的繁杂工作,简化医疗机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统一设置统一分析表。为了提升监管效率,汇集全市9个县市区原有的管理表格,整理成全市统一分析报表,从基金管理、门诊情况分析、住院情况分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监控。增加了报表基金预警功能和门诊、住院重点指标监控功能。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信息化管理成效自2013年启动新农合市级统筹工作以来,荆州市加快了新农合信息化建设进程,按照“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稳妥推进”的思路,强化全市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不增加大额投入的条件下,实现了以信息化有效推进市级统筹各项工作落实的预期目标,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3.1有效推进了市级统筹政策的落实通过信息化建设,荆州市10个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项目、分类等完全达到一致,解决了因系统整体构架、项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