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高二历史课件《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教版).ppt
上传人:论文****轩吖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高二历史课件《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教版).ppt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高二历史课件《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教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怎么办?》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醒过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1)民族危机的加深(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1)民族危机的加深(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5、评价3.旧三民主义的提出局限性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2、提出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5.评价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为何两党又会最终分道扬镳?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原则区别?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补充说明]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知识拓展]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①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②与时俱进的精神。③爱国精神,为民族为革命贡献毕生精力。④丰富的人文精神。练一练例.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道路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例: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例:在三民主义中,反映实现国家独立愿望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族、民权主义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例.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美国记者斯诺曾在上世纪30年代问宋庆龄是如何爱上孙中山的?宋庆龄答道:“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敬仰。”真题演练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5)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