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淑然****by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docx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今天来谈谈《正面管教》这本书。《正面管教》这本书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版了。经过几次修订。作者是简·尼尔森。在今天的中国,它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本儿童教育书和一种教育方式。甚至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培训机构。我接触《正面管教》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事情,很遗憾,自己没有更早接触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中阐述的理念和方法,其实正好可以解决我心中的一些困惑。如果能够更早的应用这本书中提供的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遇到一些麻烦。所以我是非常诚恳的推荐这本书的。当今育儿的书特别多,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因为这本书主题鲜明,方法简洁有效。它的主题之一就是大家非常头疼的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问题。当然内容远不止如此。同时,它是一本理论坚实简洁,且在方法和案例方面,讲得非常通透且详实的一本书。它所基于的理论,正是来自我非常欣赏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却言之无物的书。01正面管教理念核心:和善而坚定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和善、坚定四个字。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式。正如正面管教字面意义所示,它倡导的是正面而非负面的方法,也就是避免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而是正面的鼓励的方式。正面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和善,也就是对孩子态度友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另一个是坚定,就是在对孩子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方面立场坚定,避免滑落到宠溺、娇纵的一面。这实际上遵循了中国的中庸之道,是我很欣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能达到什么目的呢?在这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能培养出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正是大多数父母的期待和梦寐以求。02理论基础尼尔森在书中指出,它的理论基础来自阿德勒,后者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正是心理学名著《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只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其次,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内在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而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第三,个体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尼尔森采纳了这些基本概念,尤其是社会的人(合作)和社会意识。不过尼尔森把社会意识称为社会责任。她在书中谈论的许多方法和工具,例如著名的逻辑后果,都是基于上述基本概念和理论。所以对《正面管教》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一下阿德勒的理论和著作是有帮助的。03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概览正面管教不仅有坚实的基于阿德勒人格学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基于这个理论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并把这套方法总结为简洁的几个工具,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这大概是很多人喜爱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书中并没有将它的方法和工具做一个罗列和总结,这里我试图梳理和总结一下:1.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2.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工具。3.针对不良习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4.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5.有效的鼓励方法。6.解决权力之争和促进合作的家庭会议和班级会议。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工具。如果我们孤立的来看待使用这些工具,会显得有些零散。实际上,所有这些方法和工具都有共同的内核,我总结为理解,尊重,合作,责任八个字。全书倡导的和善和坚定,也是建立在这八个字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我们就能更好的做到发自是内心的和善;而之所以对孩子坚定,也是因为基于合作和责任的要求。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不良行为态度粗暴,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了解和不理解。如果多了一份了解和理解,我们就能更好的尊重孩子。而目的揭示法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样的,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要尊重孩子。所以我认为,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以及目的揭示法,处于所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其他方法和工具,都是它们的一个扩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