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docx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1水调歌头刘过弓剑出榆塞,铜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酒须饮,诗可作,铗①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②。【注】①铗休弹∶反用《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故事。冯援为求得孟尝君提高对他的待遇,三次弹响自己的剑铁而唱"长续,归来乎",礼贤下士的孟尝君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这里指∶然而当今的统治者却昏聩无能,弹钝又有何用!②鸮鸾∶猫头鹰与凤凰,以喻美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直抒胸臆。作者认为引弓持剑出塞杀敌和持刀上蓬山砍柴都易如反掌,得不费力,失亦淡然。B.作者评说世事的是非曲直时,对古人的评价,与辛弃疾的'"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语义有相通之处。C."酒须饮,诗可作,钝休弹"运用典故,表面作者以冯援自比,实则表达了对当权者的愤激、批判之情。D.作者认为穷困和显达并无二致,和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看法不完全一致。16.有人评价这首词∶"这首词正话反说,貌似牢骚,实则愤激;看似达观,实则沉痛。"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15.A(“持刀上蓬山砍柴”理解有误。“铅椠上蓬山”代指“著书立说”。)16.(6分)(1)“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看似牢骚之语,实则表达了词人满腹抑郁不平之气。(2)“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看似奔放旷达,却并非词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完全是由于心中激愤难平。(3)词人在词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抒发内心的不满和无奈,却在最后说“自有识鸦鸾”,前后落差巨大,满腹牢骚和激愤戛然而止。(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意近即可。)《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阅读答案2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刘过①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②。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③。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④。[注]①刘过,南宋词人。②铅椠,指写作、校勘等文字工作;蓬山,秘书省的别称。③铗休弹,冯谖为求得孟尝君提高对他的待遇,三次弹响自己的剑铗而唱“长铗,归来乎”,礼贤下士的孟尝君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④鸮鸾,猫头鹰与凤凰,以喻美恶。阅读题目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弓持剑出塞杀敌和提笔著书立说都易如反掌,失去也可以淡然地面对,看似奔放旷达,实则写出词人心中激愤难平。B、“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刻画出一个愤世嫉俗、睥睨一切的豪放文人形象,更突显出词人的`满腹抑郁不平之气。C、词人对世事的是非曲直进行的评说,充满反讽意味,看似否定古人,实则是对朝廷偏安江左、主和派手握实权的无情讽刺。D、词人正用冯谖典故,是为了将当今昏庸无能、不辨是非的统治者与昔日礼贤下士、亲贤远佞的孟尝君进行对比。16、请从情感和结构两方面赏析“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参考答案15、D16、①情感表达:在文恬武嬉、是非不分的环境下,词人依然坚信必定有人能够辨忠奸、明是非,从中可见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气魄。②结构安排:词人在前一部分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否定功名,否定是非,否定一切,认为穷困和显达并无二致,抒发内心的不满和无奈,直到最后一句才戛然而止,点明主旨,前后落差巨大,使整首词有跌宕起伏之妙。【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词人正用冯谖典故”错,是反用典故。“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词人认为可以饮酒,可以赋诗,但是就是不可以弹铗,因为饮酒可以忘忧,作诗可以明志,弹铗却不能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刘过在此自比冯谖,是为了将当今昏庸无能、不辨是非的统治者与昔日礼贤下士、亲贤远佞的孟尝君进行对比。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构思技巧的能力。情感表达上,最后三联写词人对未来的期许,从中可见词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世事只如此”,作者在此仅着五字,万般无奈却都呼之欲出。至此,其激愤达到顶点,之后,作者一扫前文阴霾之气,一语道破全词的主旨:“自有识鸮鸾。”在文恬武嬉、是非不分的环境下,刘过依然坚信必定有人能够辨忠奸、明是非,从中亦可见其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气魄。结构安排上,上片先否定功名,再否定是非,最后又否定一切,层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