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紫藤萝瀑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案(精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紫藤萝瀑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2、有感情地诵读,领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3、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评赏析优美的语言,指导朗读。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思考:本诗抓住小草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你受到什么启示?明确:本诗借物抒情,看似平凡的小草,用顽强的生命力启示人们要勇敢面对挫折,要有坚强的意志。作家宗璞借“紫藤萝”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紫藤萝瀑布》。二、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三、整体感知内容:1、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句子语气、语调,理解内容,体会感情。2、快速浏览全文,简要概括内容,理解思路,并思考:课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为什么说“我不觉得加快了脚步”?(即“探究练习一”)3、讨论,明确:①思路:赏花——惜花——思花(学生回答正确即可,要扣住感情理解,如:惜花之情体现在文中“遗憾”二字上。)进而理解作者的感情线索。②“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是因为“我”被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吸引。(板书:“盛开的紫藤萝花”)“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在观赏了紫藤萝花后,被它旺盛的生命力所感染,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板书:“感染”“我”)4、面对此景,文章第7段描写了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请你找出几个词语加以说明。(疑惑、痛楚————宁静、喜悦)5、作者因何事而“疑惑、痛楚”,我们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1)在拨乱反正的1982年5月,自己的小弟又患绝症,作者一直以来的抑郁,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作者陷入极度的悲痛中。(即文中第7段中所说的“生死”、“疾病”的由来。)(2)第8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领悟到的人生哲理?(第10段第一句)面对这种种打击,作者的“疑惑、痛楚”可以理解,但在赏花之后,作者又重新振作了起来,那么,紫藤萝花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四、品读感悟:1、精读2---6段,画出你认为优美的或让你有所感悟的语句,反复品读,写出感受。2、老师点拨:3、明确:意思正确即可。4、作者写紫藤萝花文笔优美,不仅是巧用了修辞,更主要的是她抓住了花的特点来写。快速浏览第2——8段,思考:从哪些角度来写花?5、赛读。如此美的语言,不读可惜,选取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6、“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过去即将枯死的紫藤萝花又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大家想一想,它能从逆境中爬起来,靠的是什么?(明确:顽强的生命力。)由花及人,作者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指导朗读第10段。五、总结: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生长。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紫藤萝瀑布教案篇2教学设想《紫藤萝瀑布》一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仔细观看教科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上的紫藤萝图片。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二、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三、交流探讨1、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明确:学生有可能回答:⑴课文写了紫藤萝的花瓣和花蒂,图片上看不清楚;⑵课文写的是一大棵紫藤萝树,图片上的只是一棵小树,也可能是一根树枝;⑶课文写了花的香味,图片上闻不到;⑷课文中的紫藤萝是立体的,动的,图片上的则是静止的,平面的;⑸课文还写了从前的紫藤萝,并与眼前的进行了对比,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文章中